想要写出具有条理的调查报告,我们首先要学会梳理好相关的调查情况,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帮助我们从感性主观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客观的认识,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许多家长不看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里有儿童专门需要的设备和玩具;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有儿童喜欢的伙伴……然而更能吸引儿童的却是为他们准备的组织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幼儿园活动是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这里的生活活动特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了教学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动。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区别于其他阶段课程的主要特征。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盥洗、睡眠、散步、自由活动等。
来园活动是指早上从儿童入园的第一次有组织的班集体活动开始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是儿童从分散家庭生活进入幼儿集体生活的过渡性环节。由于儿童入园时间不一,来园活动只能分散。来园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接待儿童,安定儿童情绪,为他们愉快的地转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做好准备。来园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健康检查和组织活动。
离园活动是儿童一天集体活动的结束。教师的任务是做好结束工作,使儿童愉快的离开幼儿园。结束工作包括活动室玩具、用具的整理,儿童仪表的整理,以及让儿童上厕所,带好回家用品等。
进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定正确的饮食制度,儿童进餐必须定时必须按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应为3~4小时。儿童应在整洁的环境和愉悦的气氛中进餐。
睡眠能恢复机体的活动能力,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很重要。
儿童的盥洗活动包括大小便、洗手、洗脸,养成早餐、晚上、吃东西前后、大小便、手脸弄脏后主动清洗的好习惯。培养儿童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和不随意地便溺习惯。
散步是指教师组织儿童在公园、街道、或幼儿园内进行愉快的步行。步行可以培养儿童毅力。散步可以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智力。在新鲜的空气中散步,还可以增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儿园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幼儿园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幼不同,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1、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综合教育和分科教育;2、根据活动中的学前儿童的参与形式,可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的两大类。
1、根据组织形式分
根据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集体教学是一种按学生年龄,学习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按固定的时间表进行连续教学组织形式。分组教学是按照儿童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来分不同的小组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对个别儿童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班级教学”相对,为集体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个别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考虑每个儿童的能力,接受程度,照顾个别儿童的特点和兴趣,但需要花费教师较大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2、根据活动领域分
根据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分为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综合教学是指融合多学科的教学内容,以主题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以主题为基本线索的综合活动。在同一个主题内部,充分综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各种教学方法和收段,以提高教学活动的综合效益。综合教学强调儿童发展的主题性和学习的主体性,但相对地忽视了知识系统与连接线,未能较好解决综合的策略与方法问题,并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综合素质。
分科教学是以科学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各学科分别按照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每一学科以本科知识体系为中心,教材按相应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分科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重视教师的知道作用。目前幼儿园的分科教学活动主要可分为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以及科学活动和数学活动。
3、根据学前儿童的参与形式分
根据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体验式教学活动和表现型教学活动两大类。
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为基础来考虑教学问题,它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因此,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一种价值取向,指引着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独特感受与个性发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加关注学生主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创设情境,保证学生获得亲身的感受与认识。
表现性教学是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类型。它以学前儿童在教学中的表现活动为重点,目的是让儿童在教学活动能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体验式教学活动包括艺术审美、科学探索活动、语言阅读活动、社会活动等表现性教学活动包括健康活动、语言讲解活动、数学活动绘画、手工、音乐活动等。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2
班级: 姓名: 学号:
调查目的: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年 月 日~ 月 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全园教师
调查方法:访问法、谈话法
调查人: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
通过对幼儿园老师进行调查,了解到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班级儿童最喜欢的游戏:
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小型结构游戏。
二、 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 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2、 材料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3、 游戏时间少,有匆匆收场的感觉;
4、 游戏的安排上过于死板,没有给老师灵活安排的机会;
5、 在游戏活动中重表演轻游戏;
6、 儿童比较多,老师关注不够;
7、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
8、 游戏目标的定位上,老师会定位在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游戏的兴趣点;
9、 游戏活动组织方面,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太自由化,常把游戏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指导和观察不到位,使游戏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而另一种是不能让儿童体会真正的游戏的快乐。
三、 组织游戏方面存在的困难:
1、 在区域活动中,由于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参与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 如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 要考虑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四、幼儿园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 在游戏活动上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
2、 在游戏价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前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地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上教师都能给儿童在评价活动中的话语权,认识到儿童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五、常见的游戏与其教育意义:
1、过家家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游戏除了具有帮助幼儿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外,还能因幼儿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帮助幼儿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例如玩“在医院里”的游戏,有助于害怕上医院看病的孩子表达出对医生、医疗器械、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在游戏治疗中,我们让幼儿扮演医生,而由教师(或家长、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出孩子的害怕与需求。比如在幼儿扮演医生不停地给洋娃娃打针时,教师可在旁边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被赋予医生的力量,并在成人的协助下把作为患者的弱势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获得控制感。这类游戏不仅能重现幼儿的经历,而且可以释放他们的恐惧,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实现玩伴间的相互认同、支持。
教师还可利用各种玩偶和房间模型,和幼儿一起玩“家庭剧”的游戏,一方面通过幼儿摆放房间物品的格局,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对家庭的认识,一方面在下一步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或象征幼儿的那个玩偶)在房间内经历某些事情,实现心理成长。
幼儿通常很早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电话的浓厚兴趣,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往往会抢着去接听。接打电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样做事。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玩具电话,可以模拟出假想情境下与另一个幻想角色的对话,幼儿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妈妈、医生、朋友、已离开(包括去世)的亲友。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配合幼儿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个人与之对话。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这是一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义的控制感。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以其天真浪漫的反传统的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他们善于思维、乐于创造的一面。
2、幼儿手工
现代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曾经说过:“画家毕生都应善于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因为丧失这种能力对画家来说,意味着丧失一切独创性。”于是一些现代画家纷纷从孩子的绘画或手工中,吸取灵感。由此幼儿美工制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可使幼儿在宣泄中得到满足感,感受到愉悦情绪的体验,从而产生成就感。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的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在对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特别是通过手工的制作,表现他们所喜欢的事物。比如,为了让孩子制作“狗”,我们可以让孩子看狗的图片、照片和录像片。并可吩咐他们的父母亲,带小孩上街时,有意识地多观察狗的外在形象,使他们对制作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在制作时,就有了更贴近的印象。手工制作欣赏活动,是手工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审美偏重于外表的直观,即制作物的名称与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去探索它的制作方法。因此老师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和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是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材料。比如蛋壳座、毛铁线、毛线、快餐具、卫生纸筒、扁竹片、羽毛、吸管、贝壳、竹筛子、蛋壳、橡皮泥、棉花、蛋糕纸、扇子等等。
六、幼儿游戏的作用:
幼儿喜爱游戏,这一方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由于游戏不同,则活动量大小和身体活动的部位就不同。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心脏等的发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做游戏时总是欢乐的,他们的情绪处在积极的状态,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游戏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中,幼儿广泛地运用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要使用多种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并进行探索性试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物体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科技常识。
运用实物和动作的游戏,可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这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如当幼儿确定游戏的名称时,就已经把游戏过程中反映的那些内容和特点,以及自身获得的印象和观念概括在游戏的名称中。在游戏中,幼儿要运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因而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游戏对想象力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要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发展和补充游戏的内容,创造性地反映所感兴趣的部分,以游戏材料、甚至以想象来代替真实物品。游戏是在想象的状态中进行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的创造性。因此,游戏有力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在游戏中,还发展了注意力和记忆力。
总之,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力手段。
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幼儿常喜欢扮演的角色有妈妈、老师、医生、警察、售货员等。扮演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为的榜样。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态度、言行、相互间的关系,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并要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性格。游戏大都是集体的、有规则的。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就要约束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锻炼控制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调节与随意性行为的发展。通过游戏,还可以针对幼儿性格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创设游戏的环境。环境会影响儿童的游戏和发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幼儿园游戏环境规划。针对现阶段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室内外环境不同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安全性、参与性、丰富多样性、儿童化,并注意空间密度适宜;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在儿童游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教师还需要认真探究对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3、观察和评估游戏活动。观察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观察为评价游戏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为预设游戏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八、教师要注意指导的策略:
1、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
(2)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3)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
(4)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5)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开展组织游戏。
2、表演游戏的指导:
(1)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要求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要有表演性、起伏的情节、角色的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
(2)帮助儿童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帮助儿童组织游戏;
(4)始终关心和支持儿童的游戏。
3、结构游戏的指导: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
(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幼儿玩具的投放和指导:
(1)玩具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
(2)玩具选择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3)玩具要符合卫生要求:无毒、色彩鲜艳、不易脱落、不易损坏;
(4)游戏材料应由幼儿自己选择。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做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所以要求教师的指导应更隐蔽、更策略、更具科学性。可以通过隐性和显性两种途径进行; 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 ,做到“心中有目标”。 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乐。
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游戏“网鱼”,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渔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 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3
在探索春天的过程中,孩子们有许多发现,并对春天的风、春天的人、春天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幼儿的兴趣,结事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中班教研组经过反复的讨论,寻找到预设与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确定了“幼儿园的树”这一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关于幼儿园的树的调查报告”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樱桃树和桃树各部分的特征,乐于主动探索、发现它们的变化。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共同完成本组的调查报告,懂得协商与合作。
材料准备:
教师为幼儿提供用于记录的纸、笔、胶车、胶棒;
幼儿需要的观察、测量工具可以在活动区中根据需要自己搜集。
活动程序:
1、讨论观察内容;
2、分组设计制作调查报告;
3、搜集作报告使用的工具材料;
4、分组观察、记录,完成本组调查报告;
5、讨论观察结果,提出树的相关问题。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去资料查询室查找小朋友提出的“树的相关问题”的资料。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4
调查目的: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5日~5月10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全园教师
调查方法:访问法、谈话法
调查人:杜召红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
通过对幼儿园老师进行调查,了解到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班级儿童最喜欢的游戏:
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小型结构游戏。
二、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2、材料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3、游戏时间少,有匆匆收场的感觉;
4、游戏的安排上过于死板,没有给老师灵活安排的机会;
5、在游戏活动中重表演轻游戏;
6、儿童比较多,老师关注不够;
7、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
8、游戏目标的定位上,老师会定位在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游戏的兴趣点;
9、游戏活动组织方面,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太自由化,常把游戏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指导和观察不到位,使游戏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而另一种是不能让儿童体会真正的游戏的快乐。
三、组织游戏方面存在的困难:
1、在区域活动中,由于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参与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如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要考虑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四、幼儿园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在游戏活动上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
2、在游戏价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前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地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上教师都能给儿童在评价活动中的话语权,认识到儿童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五、常见的游戏与其教育意义:
1、过家家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游戏除了具有帮助幼儿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外,还能因幼儿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帮助幼儿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例如玩“在医院里”的游戏,有助于害怕上医院看病的孩子表达出对医生、医疗器械、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在游戏治疗中,我们让幼儿扮演医生,而由教师(或家长、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出孩子的害怕与需求。比如在幼儿扮演医生不停地给洋娃娃打针时,教师可在旁边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被赋予医生的力量,并在成人的协助下把作为患者的弱势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获得控制感。这类游戏不仅能重现幼儿的经历,而且可以释放他们的恐惧,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实现玩伴间的相互认同、支持。
教师还可利用各种玩偶和房间模型,和幼儿一起玩“家庭剧”的游戏,一方面通过幼儿摆放房间物品的格局,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对家庭的认识,一方面在下一步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或象征幼儿的那个玩偶)在房间内经历某些事情,实现心理成长。
幼儿通常很早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电话的浓厚兴趣,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往往会抢着去接听。接打电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样做事。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玩具电话,可以模拟出假想情境下与另一个幻想角色的对话,幼儿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妈妈、医生、朋友、已离开(包括去世)的亲友。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配合幼儿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个人与之对话。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这是一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义的控制感。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以其天真浪漫的反传统的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他们善于思维、乐于创造的一面。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5
姓名:
学号:
专业:教育管理专科
教学班: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本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实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课程;农村;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学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为了抓住幼儿园课程的“实质”,加速课程改革步伐,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模式,我们对宁波鄞州区所有农村幼儿园的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集体园14所,私营园165所(六星级1所,五星级4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5所——我们将幼儿园分成6级,六星级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
三、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宁波勤州区农村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模式有:分科教学模式、综合主题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教学模式、集单元与综合主题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四种。综合主题模式占50%以上,选用的教材大多为浙江省省编教材(新旧均用)。园本课程的研究则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开展的占50%,构想中的占40%,尝试中的只占10%。可见,我区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已成多元化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基本观念已得到认同,特别是浙江省编《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模式”已被广泛运用。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课程设置和改革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课程本质理解的片面性
1。课程即学习科目或教材
这种对课程的理解源于传统应试教育,是“学校式教育”的真实反映。在访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答:“你们幼儿园开设了什么课程啊?”“语言、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可见,在教师眼中,课程是具体学习科目的总和。教材成了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只是教材与幼儿之间的媒介。
这种理解虽然把握住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却目光狭小,只重视“教什么”,没有关注“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发展,忽略了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直接经验。
2。课程即学习活动
“课程即学习活动”的观念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即教材”一说的反思与批判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与理论的不足,一些幼儿园片面地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认识在星级幼儿园中尤为突出。在对这些幼儿园的访谈中,当问及“什么是课程”时,很多幼儿园表示开展了很多实践活动,如自制点心、大带小、种植小树等&也有的幼儿园认为他们很重视幼儿的操作,开设了实验室,让幼儿在操作中发展;还有的幼儿园将区角活动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幼儿园将“课程”理解为幼儿的学习活动,和前者相比,能重视幼儿的经验,注重幼儿的需要、兴趣,不仅关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理解往往容易将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视活动本身为目的,而忘却了活动的宗旨。过分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的本质特征。
(二)将课程实施局限于上课
从下表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将课程实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他们往往将一日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总想一口气将孩子喂成一个大胖子。在这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有7个,时间长达3个小时之多,上课时间占幼儿在园时间的40%。而即使在最注重学科教学的前苏联幼儿园,大班作业教学的时数也仅为每周(六天)15节,计7。5小时,约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7。8%。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规定大班每周12节,计6小时,也只占幼儿在园总时数的16。7%。由此可见,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大超标,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师虽然将课程理解为“活动”,但这种“活动”显然只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情感体验。
(三)非常重视兴趣小组活动
从抽查的27份调查表中我们发现,有18家幼儿园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占67%,开展的科目有: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器乐、英语等。其开设的原因:
1。将兴趣小组作为课程改革的旗帜。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将兴趣小组与特色课程的开展联系起来,将之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后,“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幼儿成为教育的热点,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各个幼儿园片面地认为兴趣小组是培养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因此纷纷开设了兴趣小组。
2。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经济上也宽裕了,他们为了弥补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于是幼儿园的兴趣小组也就越办越兴旺。
3。经济上的诱惑。兴趣班的收费一般每学期在100~280元不等,农村幼儿园教师收入不高,这对幼儿园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四、讨论
(一)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对课程本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几个课程概念,而在于建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课程。简单地说,必须明确:我们到底应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即确定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取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认真学习幼教理论,反思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对课程模式的影响,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才有可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课程。
(二)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加强园本资源、地方资源开发,促进园本课程的建设
农村幼儿园分布零星,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大多数规模小办园条件差,从而给课程改革带来很大阻力。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整体布局的调整,进行定期评比、考核,促使幼儿园日趋规范,上规模,从而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可能在经济条件上不如城市幼儿园,但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地方特色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应着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逐渐构建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是关键因素。从对该区教师队伍的调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3名,占20%;中专512名,占58%。其中,高级教师32名,占4%,一级教师124名,占14%,二级教师43名,占5%,未定级的为77%。由此可见,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任教年限来看,20xx年以上有168名,占19%,5~20xx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见,教龄长、有经验的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过2万),又缺乏进修、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师培训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工匠型教师”转型为“专家型教师”。这种教师角色的关键特质之一就是会“反思”与“合作”。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以中心幼儿园为网点、各幼儿园共同参与的网络辅导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校本教研和园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其课程研究与实施的能力。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没有稳定的教育质量。该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年人均收入低,与该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去。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6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以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体性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兴趣与能力并重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活动范式。在调查问卷过程中,发现农村幼儿园在开展游戏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这诸多的阻力,特别是我们乡镇幼儿园。现将各部分内容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游戏化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游戏形式化。有不少教师在观念上仍有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一日的活动之中。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不玩游戏,只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让幼儿玩游戏,因而幼儿游戏活动不能得到正常开展。
2、未能很好地处理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游戏的教学因素,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第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被忽略了。
3、游戏自由化。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师适当的指导对体现幼儿游戏价值的作用,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让幼儿随意玩。没有教师的参与,没有教师的指导,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活动。
4、游戏模式化。教师在游戏中“导”得过多,使得幼儿选择游戏的自由度极小,游戏的内容也极为单调。
5、游戏组织方式不恰当,存在两个极端倾向。一种倾向是游戏始终处于教师的高控之下,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缺乏自我探索、自主建构的经验,难以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另外一种倾向则是放任幼儿的游戏,认为游戏既然是幼儿的自主活动,那就应将游戏完全交给幼儿,教师主动放弃自身的指导和教育职责,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这样的游戏多数无法深入,幼儿也只能获得一种浅层次的快乐。
二、组织课堂游戏化存在的困难
1、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长更重视幼儿的成绩,而忽视了幼儿人格的发展。
2、环境创设不合标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一般大型园为10-12个班,中型园为6-9个班,小型园不超过5个班2,但是,我们周边的幼儿园中几乎每个班都在30人以上,使幼儿的游戏空间密度加大,老师管理难度较大,教室看起来区角摆放很丰富,实际只是教室的摆设。
3、师资队伍的缺乏,乡镇教师不足。
4、游戏材料种类单一,玩具数量较少,材料利用率较低。
三、我对课堂游戏化的几点小建议
教师的具体组织、指导游戏过程中应掌握以下技能:
1、教师应多观察了解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
2、教师要适时的帮助指导
教师在细心观察、分析、总结幼儿的游戏活动规律之后,应该明确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幼儿游戏,对哪些幼儿应该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具体做法是:
⑴隐性指导--教师作为游戏伙伴
以幼儿游戏的伙伴,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更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随机指导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⑵显性指导--教师直接点拨
游戏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会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游戏中幼儿出现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倾向时,教师必须加以指导。
当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求助时,教师要予以帮助。此时,教师或提供相应材料,或提供方法,或启发引导,使游戏能顺利进行下去。
3、评价要合理、自然。
游戏结束时,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教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定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幼儿游戏,而应关注每个幼儿自身能力的纵向发展。评价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变成一种说教,应该集中讨论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必每次游戏后都有评价活动。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7
一、调查背景
幼儿园的后勤保育工作是全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照顾好幼儿一日的起居饮食;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要充实和改善保教设备;要提供人、财、物的要素;要促进幼儿保教活动的顺利开展等都必须有后勤大量的琐碎、复杂的事务人员的支持、配合、努力才能完成。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有别于一般学校,除了教好孩子,还要让孩子学好、吃好、睡好,环境好、生活好。要管理好幼儿园的后勤保育工作,我觉得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管理好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和物品以及保证优质的膳食等方面非常重要。
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调查时间:4月12日至6月4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目的:
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内容及流程,初步掌握具体的保育工作方法,发现其中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调查人: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根据我们一个多月的调查,体育东路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基本程序如下:
1、入园检查:摸头、摸下颌检查幼儿体温,用手电筒检查幼儿口腔和手指
2、日常检查:
3、特殊时期检查:预防手足口病:每天清晨幼儿入园时用消毒水泡手15秒,再用洗手液洗手;教室内所有窗台、桌子、柜子及水杯柜皆用消毒水消毒夏天防蚊:每天下午等幼儿离园后,关闭教室门窗,用蚊香片熏蚊,第二天清晨在打开门窗通风
四、基本结论
体育东路幼儿园在幼儿保育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详尽且认真,他们有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确保保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且在非常时期有特殊措施来弥补上述表格的遗漏之处。
同时根据各个季节的季节特点和多发传染病来调整具体保育措施,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
但在针对个别幼儿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具体措施,通过观察,大部分保育工作只是形式上的,教师和保育老师没有多加留意和用心。
所以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保育工作责任制,让保育工作步步到位,时时加强,同时根据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适当的个别性调整。
关于幼儿园的调查报告篇8
学前教育是老百姓极其关注的一个民生问题。近几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了许多这方面的建议、提案。在前两年对学前教育发展情况进行持续监督的基础上,今年6月份,葛益平主任、徐育斐副主任、王祖焕副主任、厉秀珍副主任等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队,检查走访了鹿城、龙湾、瓯海、洞头、乐清、瑞安和永嘉等县(市、区),通过实地查看当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召开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现状。6月22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会议,专题探讨学前教育发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行动计划(**年),开展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创建,巩固无证幼儿园整治,学前教育工作提速提质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近两年,通过新建、改扩建,新增幼儿园达100所,新增幼儿园建设面积13.2万平方米,新增幼儿学位1.9万个,全市3至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7.5%。全市现有幼儿园1486所,在园幼儿32.09万人,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为94.92%,普惠制幼儿园覆盖面为83.2%。全市185个乡镇(街道)有103个建成公办幼儿园。同时,推动住宅区公建配套幼儿园移交落实。近两年,全市已移交住宅区配套幼儿园12所,今年瓯海区将移交配套幼儿园10所,“入园难”问题逐步得以缓解。
(二)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各地普遍建立健全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的机制,突出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教师参保补助、教师年工资补助、新园开办补助。20xx—20xx年三年财政性学前教育年投入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连续递增,20xx年、20xx年、20xx年占比分别是2.81%、3.78%、4.04%。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地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积极招录优秀毕业生加入幼儿教师队伍,20xx年、20xx年,全市分别招录幼儿教师189名和230名,各地相应建立了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取和教师学历提升进修奖励制度。目前全市幼儿教师持证率为80%,较两年前提高了31.86个百分点。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86.5%,较两年前提高了26.5个百分点。
二、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水平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我市整个基础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人财物方面三个“严重不足”:
一是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目前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办学条件差异很大,群众公认的优质幼儿园基本上是有诸多保障的公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低小散”现象较为普遍,全市1486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只有144所,仅占总数的9.7%,占比排在全省末位,苍南、乐清公办幼儿园仅占2.56%、3.91%。全市公办幼儿园只能接纳14.68%的幼儿,剩下85.32%的幼儿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这种状况使得目前公办园办园压力大,“大班额”和“入公办园难”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县(市、区)政府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对幼儿园的配套公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前教育规划滞后,幼儿园设置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市区而言,大多集中在核心城区及新建住宅区,如下吕浦一带公办幼儿园较密集,市郊地带如仰义、丰门至今还没有公办幼儿园。在规划执行中,部分区域规划的配套幼儿园没有与小区住房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成的幼儿园,有的小区也没有按规定及时移交,挪作他用现象也时有发生。鹿城区反映,部分由市级单位负责建设的幼儿园未按期建设或建成后未及时移交。好几个县(市、区)至今还没有一所配套幼儿园移交。至去年底,全市没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还有82个,如苍南龙港这样一个人口大镇至今还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平阳县16个乡镇(街道)仅有4个建有公办幼儿园。
二是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虽然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重连续递增,但20xx年我市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也仅为4.04%,其中苍南、平阳不到2%,永嘉、瑞安、乐清也不到5%,而同期全省平均为5.84%,杭州达10.37%,宁波达8.22%。
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占比为83.2%,但一些地方对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模糊、力度不大。由于普惠性幼儿园多数都是非在编教师,平时负担着非编人员的工资、培训和日常支出,而按照普惠制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赢利困难,有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薪聘用教师,压缩管理人员,扩大班额容量,管理不规范。调研中,公办幼儿园反映20xx年由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已不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反映财政奖补金额少,而且物价部门核定的30%浮动率又限制了收费,收支难以平衡,普惠性幼儿园申报进退两难。
三是教师编制严重不足。从调研情况来看,幼儿教师事业编制占比很低,普遍反应编制不够,特别是新办的公办园大部分都没有核定编制,如鹿城区20xx年至今新举办的公办园均没有核定编制,今年仅招聘10名事业编制幼儿教师,而非在编教师收入待遇很低,缺乏归属感,难以吸引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如温州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留温工作的比例不到20%。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列全省末位。“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后,非在编教师离职生育现象增加,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相当不稳定,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三、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意见
学前教育是个人终身发展的启蒙阶段,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既影响全市千家万户的家庭,又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5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并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实施《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人财物方面补好“短板”,推进全市学前教育这一社会公益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一)坚持规划刚性,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县(市、区)政府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要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人口流动趋势,充分考虑二胎政策和户籍政策的调整变化,科学规划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布局,健全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府要制订配套幼儿园移交的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规划、住建、国土部门要严格把关,保证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在工程第一期就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四同步”,教育部门要及时做好接收工作;针对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或者配套幼儿园达不到规划要求的情形,县(市、区)政府要统筹利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拆后的闲置校舍或者其他一些适合场地建设幼儿园,就近满足老百姓需求;82个还没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在今年要落实规划布局,各级政府要做好迎接省、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准备。
(二)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学前教育要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针对我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过少并且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局面的实际,必须解放思想,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力度,这就要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承担起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任务。公共财政资金要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对“收费大众化、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奖补。同时,要加强学前教育的地方政策研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优质民办园进行等级提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幼儿园办学成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并定期调整收费标准及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的浮动率。
对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过低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有增财计划和可操作措施,市、县人大常委会要上下联动,进行跟踪监督,保证资金到位。
(三)提供政策保障,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幼儿教师是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关键。教师编制不足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特别是编制部门、人力社保部门要增加全日制学前教育毕业生考录编制计划,想方设法、多种渠道留住温大和温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要加快落实幼儿园教师补充计划,下决心扩大规模招录一批热爱幼教工作的全额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包括招聘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师,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中事业编制教师比例,尽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和社保待遇,健全和完善非在编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依法保障其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