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难点: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xxx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xxx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教师:"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能力目标:幼儿能按指定的数目(5以内)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
幼儿能按指定的数目(5以内)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已经初步掌握4以内的点数。
物质准备:动物ppt图片、兔子玩偶一个、兔子挂图5个、胡萝卜玩具若干个、雪花片若干、篮子每组一个、一元钱卡片。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好,想和杨老师一起变魔术的小朋友请把小手拿出来。”
幼:“我想变魔术。”
师:“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呀爬;
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我们用手指变了什么小动物呀?”
幼:“有毛毛虫,兔子,小猫,小狗,小鸟。”
小结: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儿歌《手指头变魔术》的导入方式。儿歌手指谣是幼儿非常喜欢的,这样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手指谣《手指头变魔术》的内容与点数密切相关,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学习5以内的点数。同时也有机的把语言领域和数学领域整合起来,帮助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
二、数数小动物游戏,复习点数的方法。
师:“今天杨老师带小朋友去动物园玩,小朋友想去吗?”
幼:“想去!”
师:“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呢?”
幼:“有狮子,老虎,长颈鹿,熊猫等”
师:“小朋友说的很好,现在老师来变,小朋友来猜?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个呢?”
幼:“毛毛虫,有一个;小兔子,有两个…”
师:“你怎么数的呢?”
幼:“小动物出来一个,我数一个;我从这边开始一个一个数的;小动物出来完了,我用手指一个一个挨着数的…”
师:“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手指从一边开始一个一个的点数,这样就数出来了。”
小结: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小班幼儿适合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幼儿理解学习。因此我创设去动物园游玩这个大的情景,让幼儿从开始到结束都置身在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数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新的观念和范式告诉我们,数学活动是发现-探索-结论的过程。我们更应该顺应孩子,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老师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探索的机会,多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三、小兔子吃萝卜、吃串串游戏,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幼儿运用正确的点
数方法进行点数。
1.小兔子吃萝卜
师:“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
老师变出来一个什么小动物呀?
幼:“小兔子!”
师:“小兔子肚子饿了,谁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青草,萝卜,蔬菜等”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胡萝卜,想请小朋友来喂小兔子吃。请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幼:“1、2、3、4、5,五只。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
师:“每只小兔子最多吃5个胡萝卜,你喜欢哪只小兔子就喂谁?你喂了几个胡萝卜呀?”
幼:“我喜欢黄色兔子,喂了2个胡萝卜;我喜欢红色兔子,我喂了5个…”
2.吃串串活动,引导幼儿边穿串串边点数。
师:“小朋友们,我们玩累了,来吃点串串吧。这些雪花片就是好吃的串串,我们一起来穿。请小朋友把食指伸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串串棒。自己想吃多少,穿多少。数一数自己穿了多少块,一块一元钱,看看自己用了多少钱?记得把钱给老板咯。”
幼:“我穿了一块,用了一元钱;我穿了5块,用了5元钱…”
小结:《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喂小兔子吃东西和吃串串这两个游戏环节让幼儿更好地做中学。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途径,“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纲要》的重要教育理念,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反思:
首先第一环节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语言领域、社会领域有机整合在一起,如设计了儿歌导入,因为儿歌《手指头变魔术》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点数。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主要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进行,并获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第二节环和第三环节我用情景创设法和游戏法: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情景教学法。整个活动我创设了动物园游玩这个大的情景,让幼儿从开始到结束都置身在情境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活动分为观看动物---喂小兔子吃东西----吃串串这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第一个活动我让幼儿从观看看动物用ppt动物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幼儿学习点数5以内的实物,后两个活动是幼儿游戏操作环节,帮助幼儿巩固运用点数知识。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
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差异排列5以内的物体。
3、感受在情景游戏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从小到大的3个书包、4个苹果、5个面包)
2、纸剪花瓶人手一份。(花瓶上贴着圆点,圆点排列包含颜色和大小两个维度的排列规律,供幼儿按圆点的排列规律贴花),每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桃花3朵、黄色的迎春花4朵、红色的郁金香5朵。(供幼儿在花瓶上粘贴)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题 (跟着音乐做开小汽车动作带领幼儿到位置上)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好吗?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吧。
2、逐一出示去春游的物品,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排列。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书包的图片,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书包?这些书包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大小不同)哪只最大,哪只最小?并把书包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2)书包整理好了,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并请幼儿给苹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看看哪个苹果最大,把最大的苹果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小起来。
(3)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5只面包,苹果整理好了,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呢?数数有多少?有什么不一样?并按从小到大排列。再次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3、幼儿操作。
第一次操作:
(1)春游去的物品整理好了,那我们出发喽!幼儿跟着音乐做开汽车状,公园到了,我们下车吧。看看公园里开了许多美丽的花。(出示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郁金香)说说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多桃花、几朵迎春花、几朵郁金香?
(2)让幼儿把一种花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种颜色的花,请你帮它排一排,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3)检查幼儿排序情况。
第二次操作:
花儿真漂亮,我们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吧。
(1)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贴的是什么颜色的圆点?圆点的是怎样排列的?请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排列图示贴上相应的花。
(2)幼儿贴花,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贴花情况。把幼儿的贴好的花瓶展示出来,幼儿和老师一起检查,找出错误,并纠正。
4、结束。
时间不早了,我们开着小汽车回幼儿园喽!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活动难点:正确粘贴相应大小的长方形
活动准备:课件 房子图形 若干和空格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香糊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看课件。师:今天有个图形宝宝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想知道是谁吗?(长方形)
以游戏口吻介绍长方形的特征。
2、小朋友记住我了吗?现在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看我变出什么来(接着看课件)说说哪些是长方形
3、在找找教室里的.长方形
4、现在长方形宝宝要表演节目了看看它做什么?(转呀转 翻跟头)
二、感知不同的长方形
长方形宝宝翻跟头翻到了长方形的家里去了,看看长方形的家里都有哪些长方形?
(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绿的……,)这些长方形宝宝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动手操作
1、现在长方形宝宝听说有小动物需要他的帮助,他要和小朋友说再见了。
2、小动物遇到什么困难了。我们去看看。
3、出示房子图。原来是小动物的房子被风吹坏了,有的地方要补上,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动物吗?(提示幼儿选择合适的长方形补房子)。
活动结束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6
1、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
3、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重点:
知道饼干的种类,形状很多,能按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并乐于讲述自己的发现给小朋友听。
活动准备:
1、饼干(圆形、方形饼干的小包装),食品盘子5或6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3或4个几何图形片),瓶子娃娃(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娃娃,嘴巴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一、认认、尝尝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2、教师:饼干宝宝真多呀!看看饼干宝宝长得一样吗?(幼儿打开小包装饼干,仔细观察。)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
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二、瓶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瓶宝宝嘴巴的形状。
老师出示瓶宝宝:我们班来了许多可爱的瓶宝宝,看看这些瓶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瓶宝宝,发现瓶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三、瓶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教师出示图形片:瓶宝宝肚子饿了, 我们一起喂它们吃“饼干”吧!这是瓶宝宝吃的“饼干”,看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2、)喂瓶宝宝吃“饼干”。教师:这么多的瓶宝宝要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
3、)幼儿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
边喂边说:瓶宝宝,给你吃“**”饼干。
4、幼儿自主地选取一个小盘子和几块饼干,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应形状的“饼干”。(幼儿把小盘子里各种形状的“饼干”喂完)
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做分饼干、尝饼干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3岁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拼摆图形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此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开放性材料,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中感官、多种方式 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合理地运用幻灯片,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幼儿喜欢动画片,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正是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
活动目标:
1. 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 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 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 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 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 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 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支持、鼓励儿童运用以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
1. 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 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 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 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 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纲要细则》中指出:“帮助儿童归纳整理经验,得出结论促成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2. 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 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纲要细则》中指出:“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为目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