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避免时间浪费,教案是教师引导课程的有力工具之一,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学数学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一次创游活动中,我班幼儿在飞飞超市里发现了购买物品与钱计算不清楚的问题,有的孩子说应该做一个清单,有的孩子说就应该把买的东西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初步感受10以内钱币的换算。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购买计划,并能对购买商品统计分析。
3.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购买活动,体验换算钱币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运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组合方式组合10元钱。
2.10以内的减法运算。
难点:
1购买物品后找零的运算。
2探索购买物品数量与钱的关系
3尝试分类物品。
活动准备
1.超市图片、标有价格的物品。
2.幼儿购买物品账单、个1元硬币、5元纸币、10元纸币若干、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超市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这里是干嘛用的?
教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
教师总结:原来这里是超市,我们需要用钱在里面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引导幼儿预估10元钱的价值,及对一般商品价钱预先断。
教师:如果你有10块钱你会在超市里些什么?
幼儿:我想买棒棒糖,铅笔,零食。
教师:哦,原来你们有这么多想买的东西。熊老师很好奇你们想买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多少钱呢?例如:棒棒糖多少钱呢?
教师总结,我们喜欢的物品有的需要2元有的需要3元
教师: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你买棒棒糖2元铅笔一元,够不够?有没有多的钱?可不可以继续购买?
3.教师出示1元硬币及5元、10元纸币,引导幼儿自行组合出10元钱。
(1)教师:今天熊老师给没个小朋友都带了1元硬币和5元及10元的纸币,熊老师很想知道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么取出10元钱呢?
幼儿:可以取一个5元加5个硬币
教师: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2)教师总结孩子们对10元钱组合方式,为幼儿后期运用时做铺垫。
4.引导幼儿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消费。
教师:我们买这么多东西,怎么知道每个多少钱,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呢?
幼儿:我们可以用计算表来记录
5.教师鼓励幼儿换算钱币独立购买,并记录自己钱币的使用情况。
教师:我们在班上也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买吧。
(1)第一次购买
教师:我们请每个小朋友去超市先买一样物品后回到你的位置用记录表记录你的钱币使用情况!
幼儿操作,教师当售货员,引导幼儿购买物品时需要付钱。
待幼儿回位置换算好后,教师提问
教师:现在你们买了一样物品后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2)第二次购买,引导幼儿换算好自己的钱币。
教师:买了两样物品后,你们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3)第三次购买,引导幼儿将钱使用完
教师:这次我们继续购物,这次你们要好好想想我把10块钱用完,可以买那些?
6.统计物品与数量的关系
(1)教师:现在我们用了10元钱买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们数一数,你用10元钱买了多少样东西?
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多,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少?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买的物品贵,就数量就会少,物品便宜数量就会多!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分类物品。
教师:你有这么多东西你想怎么分类呢?
幼儿:我是按价格分的2块的在一起,3块的在一起
幼儿:我是种类型分,吃的放一起,用的放一起。
教师总结:我们有很多的分类方式可按价格分,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种类分……
7.分享购物体会,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当了一次购物员,购买了许多的物品,请小朋友将你的购物心得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8.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对钱币的组合,现了10以内的部分加法,在随后的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自己设计并使用的“计算表”来记录自己的活动,在购买活动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在每一次购买后引导幼儿总结自己之前购买的物品及剩余钱,为幼儿再次购买做预算,通过探索,“超市物品购买的”方式,体验了10以内减法的运算,同时也感受了数字带来了乐趣,最后以讨论的方式探索出购买物品数量与物品价格之前的关联,通过真实可见的物品鼓励幼儿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活动符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要求,及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通过拼摆感受整点时针、分针的位置,并能正确摆出整点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了解时钟的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实物钟
3、反应幼儿一日生活的图片
4、画有整点钟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师:短腿腿,圆脸膛,耳朵长在脑袋上,肚里声声滴答响,提醒我们早起床。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吧!(板书:认识时钟)
2、教师提问钟的作用是什么?
(钟不停的走动,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安排休息、工作、学习)
二、观察活动
1、通过观察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认识几个典型的数学位置:12、3、6、9)
2、比比看,钟表上的针有什么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钟表内有时针和分针,它们都在不停的跑着,今天我们来看一场它们俩个的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学12的起跑线上了,比赛开始。
(老师操作钟表)
师:刚才这场比赛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时针和分针赛跑的时候,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
1、教师依次出示画有12点、3点、6点、9点的四幅图片,问问:这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都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将四幅图分别贴到黑板上
2、找找四幅图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四幅图,时间在12点、3点、6点、9点都是整点的时候,分针都指向谁?(12)
小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学几,就是几点钟
3、认整时
师快速拨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幼儿回答
五、幼儿尝试活动
1、幼儿各自拿出手中的硬纸片钟,教师说出几个整点时间,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时间,拨动手中的钟表,教师巡回检查,看幼儿拨出的整点是否正确
(拨钟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学从小到大的方向)
2、幼儿之间互相玩游戏“我说你拨”,看哪些幼儿能快速拨对同伴说出的整点时间,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六、出示图片
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图片上的时间,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8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饭、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课不迟到,晚上按时休息
七、总结并安排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拨一拨这些环节,我们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放学后请你们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请家长和你们一起再玩一次“我说你拨”的游戏,看看小朋友和家长谁拨对的次数多,明天上课时说给老师听听。
活动总结
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拨一拨这些环节,我们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通过动手操作更加深了认识与理解。但是个别幼儿还是不能准确认识并操作。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9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记住几个特殊用途的电话号码,练习在相应情景下运用。
2、巩固对数字0、1、2、4、9的认识,学习从左向右排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114、120、119号码卡片,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多媒体课件。
2、学具:电话号码卡片人手一份(用带绳子的夹子夹好,事先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0、1、2、4、9、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讨论
1、出示多媒体画面一——着火的小黄狗家。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应及时拨打119电话求助,并能较清楚地说出地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准确说出地址。)
(2)小黄狗家发生了什么事情?(屋顶上出现火苗。)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火扑灭?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消防队的叔叔呢?(引导幼儿了解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打119电话求救。)
(3)教师出示卡片“119”,请幼儿在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9,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9”。(如拨打正确,画面上出现消防车,火苗消失。)
(5)教师小结:我们如果遇到火灾要及时打119电话,向消防队的叔叔求救,这样才能很快将火扑灭。但我们不能随便拨打这个号码,只能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拨打。
2、出示多媒体画面二——小猪的家,猪妈妈生病躺在床上。引导幼儿了解并记住急救中心的电话120,并能说清楚病人的情况及具体的家庭住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重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猪妈妈生病了,小猪应该找谁来帮忙?用什么方法能尽快找到医生呢?(拨打120电话。)
(3)教师出示“120”卡片,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2、0,并按顺序排列。
(4)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20”。打电话时重点说明小猪妈妈得了什么病,家住在哪里。(拨打正确并说出具体住址后,画面上出现救护车。)
(5)教师小结:由于我们及时拨打了急救中心的电话,猪妈妈很快被送到了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在猪妈妈已经康复了。
3、出示多媒体画面三——站在雪地里的小松鼠,家里的窗户开着。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困难或坏人时可以打110电话,找警察叔叔帮忙。
(1)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码,准确地说出地址。)
(2)下雪了,小松鼠为什么不进屋呢?它发现了什么?
(3)遇到坏人应该怎么办?该找谁来帮忙?怎样才能尽快找到警察?(拨打110电话。)
(4)请幼儿从自己的数卡中找出1、1、0,并按顺序排列。
(5)引导幼儿模拟拨打110。先请个别幼儿拨打,然后全体幼儿拨打。重点说明小松鼠的家在什么地方。
4、出示多媒体画面四,引导幼儿根据场景与所需拨打的电话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二、游戏
请幼儿挂上电话号码卡片,与同伴交流卡片上的号码,从而明白拿“110”卡片的是警察,拿“119”卡片的是消防队员,拿“120”卡片的是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并进行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延伸活动:
讨论: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电话号码怎么办?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使之明白可以拨打114查号台询问,这样就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想要的电话号码。
教学反思:
通过特殊的电话号码,让幼儿了解110、 120、119它们的作用以及和人们的关系。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让幼儿说说这些电话号码在遇到什么情况下才能拨打的,孩子们大多数的都知道,但不能很准确地说出。我在想怎样才能让这节课不枯燥而且有趣呢?中班幼儿主要还是以直观思维和游戏为主,所以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并插入了简单的游戏。并且我通过让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反复的说,反复的练习,使他们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幼儿在整节课中课堂氛围非常的浓厚,幼儿也很感兴趣,都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整个环节中,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当然教师引入应点到为止。由于我过于引入,以为幼儿不会回答,给幼儿说的机会不够,使得幼儿并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最后的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处理的比较仓促。在今后的日子了,我会继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第1”至“第10”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2、学习从叁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门牌“3-402”
材料配套: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小动物搬家》(学具)。
活动指导:
1、打开ppt课件,以“送包裹”游戏的形式,复习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游戏“送包裹”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快递员要给小动物们送包裹,可是小动物们的新家没有门牌号,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动物们给新家贴上门牌吧!
引导幼儿给小区楼房标注楼号、楼层和门牌号,复习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观察小区的楼房:小区有几栋楼房?怎样给每栋楼标上楼号?1号楼在哪?
观察楼层,了解楼层是从下往上数的:小区里的楼房有几层呢?第一层在哪里?
观察房间,了解房间是从左往右数的:每层有几个房间?(引导幼儿观察并数出房间数,明确从左往右数。)
2、游戏“贴门牌”,学习从叁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出示小兔家的门牌“3-402”:这是小兔家的门牌,上面写着什么?最前面的“3”表示什么?“402”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2”又表示什么意思?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将小兔家的门牌“3-402”贴在相应的房间上,并用“3号楼第4层第2个房间”表述自己找到的结果。
引导其他幼儿检查门牌与房间是否对应:他(她)找对了吗?是这个房间吗?你们怎以知道的?
3、提供操作材料《小动物搬家》,引导幼儿学习从叁维判定物体所处的位置。
引导语:小动物们搬新家啦!请小朋友根据门牌号找到小动物们的新家,并将门牌连到对应房间的门上。
教师观察,对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将《小动物搬家》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引导幼儿继续操作与练习,还可以在此基本上拓展“送快递”的内容,请幼儿将包裹送到相应的房间。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带幼儿看电影时,引导幼儿根据电影票上的信息“x号厅”“x排x号”,找到相应的座位。
大班学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2.初步获得编加法应用题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教具:1个小熊玩具和1个小老虎玩具,玩具苹果4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内分别装有5以内的玩具,如有的装公共汽车3辆、有的装小轿车4辆、有的装小兔2只、有的装水果5个等。
3.分组活动材料:
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操作实物边描述。
1.教师:我先买了1个小熊玩具,又买了1个小老虎玩具,我一共买了2个玩具。
听清楚老师怎么说的了吗?
请小朋友照着老师说的也来说一说。
2.教师出示4个苹果,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描述。
二、幼儿根据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学习描述。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
2.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说?
三、教师在幼儿描述的基础上,仿编加法应用题。
1.教师:如果把“一共有3辆汽车”变成一个问题问大家,应该怎么问?(一共有几辆汽车?)
2.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根据框子里的玩具情况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吧。
3.幼儿两人一组,根据筐子里的玩具情况仿编应用题。
4.师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编应用题的?
5.幼儿分组活动,根据情景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介绍各组材料:
(1)桌上摆放5辆车,有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有红色的和黑色的车。
(2)桌上摆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
(3)桌上摆放3个玩具碗,大小、颜色不同;第四组:桌上摆放4个苹果,大小、颜色不同。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桌上摆放的玩具编加法应用题。一个编,一个听,然后交换角色,
继续观察玩上的不同点,编另外一道 加法应用题。
(4)幼儿分组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教师倾听幼儿编题情况,特别是最后的问句。
5.师幼分享交流:你选用什么玩具?怎么编题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玩具,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特征仿编加法应用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律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