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作文大全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7篇

我们要知道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也是需要有明确的中心立意的,优秀的心得不是看谁的字数多,而是看你有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能够引人深思的意义,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机械基础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7篇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1

在为期xx周的实习时间内,我知道了设计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需要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更需要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首先绘制的是草图,按照技术要求使用外卡、尺子等测量工具,对部件的有关尺寸做出测量(如部件的高度、深度长度和圆的直径等〉,最后按照标准我们都购买了a1的格子纸进行绘图。

接下来绘制的零件图,我选择了泵座和主动齿轮轴两个重要零件进行测绘,虽然遇到了小小的困难,但依靠和同组同学相互讨论和请教懂得的同学,问题很快解决。最难的是装配图的测绘,虽然都已学过,也有很多次绘制的经验,但是如果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明显是不够的,此时那些对我们来说显得很粗浅、半生不熟的,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动手,想了半天一点头绪也没,去查书才有了点头绪,标注形位公差时又不知道该标什么、怎么标,书上也没有,最后去问了小组组长才知道。

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徒手画草图的意义,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和有关标准确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更培养了我们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最后感谢老师这xx天来陪我们一路走过,虽然艰辛但也有喜悦,虽然痛苦但也有欢愉,相信这xx天会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特殊时光。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2

我们在校实训工厂进行了为期4周的机械加工实训。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接触了车、铣、刨三种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彭四海老师和其他三位老师傅的指导下,每隔几天,大家都要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从对这三种车床的一无所知到制作出一件成品的过程。在彭老师耐心细致地讲授和在我们的积极的配合下,我们班没有发生一例伤害事故,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实训要求,圆满地完成了4周的机加工实训。

机械加工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实训课。机加实训又是我们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技术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熟悉到肩负的责任。

实训期间,通过学习车工。我们做出了自己工件,铣工、车工、刨工的实训每人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最辛苦的要数车工,车工也是危险性最高,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把握开车床的基本要领。一整天下来虽然很多同学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

在实训期间我有很深的感慨,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训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实训期间,彭四海老师和其他三位老师傅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们敬佩。只要工件有什么不足之处,老师都会细心的指出来,老师还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我们自己操作机床时,老师都会在机床旁看着,如有操作不正确时老师都会及时的指出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我觉得机加实训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出色的一笔。它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熟悉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实践是真理的检验标准,通过4星期的机加实训,我了解到很多工作常识,也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这是我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一年后我们就业的时候,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做出成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另外像车工看似简单,都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培养了我们一种挫折感等等。4周的机加实训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训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训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3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机械类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学科课程。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方面的知识,并初步具有灵活运用设计资料和查阅机械零件手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技能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门重点课程,它更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必修课程的理论基础。

部分教师似乎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致使在后期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不知从何下手,而在工作中,不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应用操作不合理甚至发生重大错误。

因此,通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课程内容与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设计能力,提高自我找错,及时改正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我将《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

有研究者将教学的观点归纳为两种: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师的教和传授,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教学词条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认为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所知所能告诉、展示给学生,使之听到、记忆、看清、模仿、学会。第二种观点,强调学生的学,认为教学就是使学生学会、会学。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从自身活动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到底哪种合适?

此前,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所有的中、高职机械基础类课程都沿袭本科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轻视实验和实训,甚至有些学校没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或成为摆设,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全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近几年,众多学校都派出骨干教师远赴德国学习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了本科教育“重教学,轻理论”的教学模式,提出了“用实践教学督促理论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并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模块化,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形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和创新能力,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实验能力,同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此目标,我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项目化、模块化实现课程内容重构,方便不同专业的同学学习。课程设计方法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的宗旨,课程教学方法“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

2.重构知识,以就业为目的

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淡化纯理论分析,强调应用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教师而言,在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追求全面讲解,其结果是对学生来说最重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常常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这就需要教师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简化非重点”。在选取实例时,注重实例的典型性、覆盖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并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适合学生学习,既保证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在学习过程中要符合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结合专业知识,与其就业相结合,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轴的强度计算和设计步骤等难度较大,对较为繁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让学生对轴的类型、功用和结构设计重点掌握,对复杂的设计计算过程简单了解,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基本和常用知识,为兴趣较浓的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留出余地。

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既懂得原理又会操作,正是高职学生特点和优势所在,只有掌握了机床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驾驭它,进而减少不合理操作及由此带来的日常维护和维修问题。根据调研情况分析,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际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再三强调。例如,失效分析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是设计零部件的基础,是选择传动系统的依据,而失效本身是造成机床维修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讲课过程中对带、链失效形式,需详细讲解,并仔细分析每一种失效的原因,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析,对于齿轮、蜗杆、轴承等的失效形式,则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由浅至深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也会注意自己的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失效操作,从而增加机床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岗位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3.教学手段,以多元为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更为简单,采用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这对本科生是行之有效的,而面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未必奏效。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与此同时,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水平更不同,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要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对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而任务驱动则是通过任务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机械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仅仅起到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思维的作用,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习题、大作业、设计方案讨论、参观等教学环节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机械传动时,以减速箱为设计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

现场教学法。高职学生比普通高校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甚至能熟练操作多种机床,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对理论与实践的转换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使大多数学生只会简单操作,不能将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既然有这么多实践的机会,为什么不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真真切切地打开机床,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零件的结构、工作状况,这样的教学模式生动、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比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对比法,例如,学习三种机械手(平面连杆机构机械手、凸轮机构机械手、不完全齿轮机构机械手)的对比学习,培养了自身的创新意识,消除了学习机械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把静态的二维图像演化为动态的三维模型,使枯燥的传统教学变得直观和生动,从而弥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使最新的科技信息及时传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除了教学手段多元化外,考核模式也要推陈出新,除了采用传统的“一张考卷”定能力外,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小课题形式。例如,若干机械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可单独完成,也可自由组合,也可设计多个方案。在此期间考虑到学生知识面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要由浅至深逐步过渡。同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团队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

总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不断地进行,不断地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革必须和其他专业课结合起来,使整体教学脉络通畅,使《机械设计基础》更有利于激活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4

工程师的些许体会和心得

1. 做任何方案的时候,需要以顾客(包括终端客户和你的后续工序及领导)的视角重新省视一下设计,多角度提问,以避免被挑战时不知所措。

2. 机械设计正在往柔性方面发展,要求设计出来的东西符合需求,最大可能的和环境相符合。

3. 具备预见结构的能力

4. 制造业的创新也是同样需要工程师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的,往往具有最经济性约束的实现方法和路径。

5. 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工程的本质是实现。

6. 具有不断迭代的能力。优秀的产品是不断迭代出来的。

7. 把更丰富的东西,以更便宜的价格,用更方便的方式,交到用户手中。

8. 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但优秀的设计能用最低的成本最简洁并可靠的方式实现。

9. 符合标准和安全系数之间的平衡。

10. 规格参数,哪些需要严守,哪些可以放松,需要成竹在胸。

11. 工程师就是要把产品做极致,把技术转换成社会价值。

12. 记住,核心是产品,是社会价值,不是技术。这是工程师与科研人员的区别。

13. 工程师思维,就是准确,简洁,有效,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往往需要对事物的本质有清晰认识。

14. 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成就更好更高的生活品质。

15. 有创意地应用科学定律,来系统化地解决现实问题。

16. 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做出决断的能力。

17. 对“存在”与“意义”的无止境的追求。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5

短暂的测绘实习就这样结束,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五天中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

第一天是零件拆卸与装配示意图,对于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笨重的零件,我们没有经验,没有头绪,只能拿着螺丝刀在可视范围内的螺丝全部拧下,当所有能拆下本文源自六维论文网的都拆下后,我们只能面面相觑,无可奈何,此时,我们才猛然发现,学了将近一年的机械,竟然连个简单的零件都不会拆,活了二十多年,还不知道齿轮油泵是什么原理,以前天天只想着如何吃,怎么说,从未想过怎么把自己的专业技术提高,更精湛,更熟练,最后,狼狈的我们又是敲,又是凿,一个规规矩矩的齿轮油泵被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零件,兴奋之余,我们又发现,刚才只想着怎么样把它大卸八块,忘记观察它是怎么构造的了,我们又装不上了,最后只得翻书,查资料,勉强又把它装成圆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如果以前上课能注意听讲,认识到自己以后会从事这个行业,何必会弄得今天这么狼狈?当零件拆装勉强过关后,接下来就是徒手画装配示意图,画画这种事情我本来就不在行,何况是画这种最标准的零件呢,我真的有点无可奈何了,但是毕竟都有第一次,不试谁知道自己半斤八两呢》果然不出所料,画的的确很烂,美欧美感,该直的地方不直,应该有弧度的地方没有弧度,自己反思一下,每次制图课的时候自己不试睡觉就是看小说,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造成今天这样的状况,脚上的泡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改过自新,重新学习工图,不能做到最精,但也不能像今天如此生疏。

第二天是零件草图和标注,对于一个零件说,要想表达它的内部结构,就要思考,用哪几个视图,能最方便,快捷的把它表示出来,主视,俯视,还是各种剖视,想了半天,始终没有头绪,和同学商量了好半天,模模糊糊的画出了草图,但是仔细一看,还是有很多漏洞,又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表达清楚,又商量了一个上午,我终于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不足,如果行完成一件大事,光靠自己的双手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篱笆三个桩,前人的话永远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当几个人一组合作时,取长补短,一个人不懂时,可能另外几个人会,就是这样,看似很难得事情,在大家的分担下变得如此轻松。

五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从今以后,我认识到工图的重要性,我得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有继续努力奋斗!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6

一、课程重点摘要

1了解bhl/blcb的作用、型号分类及产品标准,学习tt、it、tn三种接地系统及漏电检测原理;

2掌握s、sr、sc、th及ms等工业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规格、产品标准,了解各控制电器应用场合、作用及参数特性;

3认识acb的结构原理、作用及型号规格,掌握acb的四段保护和产品标准。

4学习mcb的工作原理,了解mcb产品型号、分类及辅助装置作用。

5学习mcc、bhz和slpr的基本结构、原理及作用,了解其延时特性。

6了解xfd的组成、工作内容,认识事务性工作的注意要点。

二、个人体验

elcb是一种漏电保护装置,有检测和断路的作用,符合gb14048.2标准。elcb分为电磁式和电子式两种,电子式因大电流冲击易产生误动作所以精度不高,电磁式利用电磁感应推动机构运动分断电流,精度虽高但成本也较高。漏电保护的实质是通过检测和比较剩余电流,在故障时启动脱扣装置将电路断开。漏电保护的安装位置对产品外观、空间大小具有很大影响,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新增零件与机构、空间及其它辅助装置配合的合理性。

交流接触器作为一种频繁开断控制的低压电器装置,对其电气寿命和机械寿命要求很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吸力原理,线圈因通交流电产生电磁力引起动铁芯移动带动跳脱连杆运动,从而使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交流接触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因弹簧弹性系数或者铁芯结构等不一样,会造成接触器吸合不稳定、振动等不良现象,所以设计时要对其进行严密的计算保证其稳定工作。

接触器

th是利用膨胀系数不同的两合金板会受热弯曲的特性,受热时带动跳脱机构跳脱,具有过载和断路的作用。th有直接加热式、傍热式、复合加热式和ct加热式四种,随应用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加热方式。如果需改变其延时时间,可旋转可调按钮改变连动板的距离,这个可调设计扩大了其使用范围,所以设计时要考虑到机构的可调性。

热过载继电器

acb作为主电路的断路器,分断能力较高,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短路瞬时、接地或者漏电的保护功能,符合gb14048.2标准。acb结构和以前学过的vcb类似,acb没有固封极柱,两者差别在于灭弧介质不同。

mcb作为终端配电产品,具有短路、过载和过电流的保护作用。对mcb印象较深刻的是其外形小巧,同时里面的机构也紧凑简单,往往只需一个连杆和一个弹簧辅助就可以实现一个角度的换向,所以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以较简单的机构实现复杂的运动,减少空间和成本浪费。

家用小型断路器

mcc、bhz和slrp都可对电动机进行保护,其中觉得温度控制技术很有可取之处,通过使用热敏电阻随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的特性,可对回路电流进行控制以此达到降温目的,这说明材料可使设计简单化,材料也是技术的一个突破口。

通过这一周对elcb、ms、th、acb和mcb等产品的一些简单了解,个人觉得有些mcb设计时因未固定的连杆或者弹簧安装在表面,拆卸时很容易掉出来,如果将未固定的弹簧和连杆设计在底部,既可使运动更稳定,拆卸时又不容易掉。

三、工作成长的影响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勤思考,全方面的思考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的安装合理性,对其稳定性、可调性和材料性质等进行分析,做到全方面设计;设计的合理性不仅仅体现在参数和使用上,也体现在成本最低化、结构最简单化、外观最美化和拆装方便化上。

四、结论

本周主要是理论上认识elcb、ms、th、acb和mcb等产品,要学会总结归纳各个产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敢于找出不足点并提出更合理的设计方案。

机械基础心得体会篇7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

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

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

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啰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 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4)想学习编程苦与没人教,加q群579401268可以帮助到你。

2、 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 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 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 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机械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7篇

参观机械展心得体会6篇

画机械制图时的心得体会5篇

机械图心得体会通用6篇

机械专业技术工作总结6篇

机械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5篇

机械员工工作总结8篇

基础音教育调查报告7篇

机械类专业心得体会6篇

机械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507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