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核心是彰显人物高尚品质的美好一面,在编制事迹材料时,应当确保所陈述的情况具有可查证性,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1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2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3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__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4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研究。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无数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5
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
> 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
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李培斌同志是新时期党代表的又一典范,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以李培斌同志为榜样,我觉得要当一名合格的党代表,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身为党代表,一名司法干部,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做人做事腰板是直不起来的。李培斌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基层司法调解岗位上,用心维护着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30多年来,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李司法"。我们要努力学习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每一名党代表如果都能切实做到这一点,就是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就落到了实处,先进性也就自然而然体现出来了。
二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李培斌同志始终以"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准则"来要求自己,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干部,让能干者得其位,作出业绩者得其偿。他对调解工作十分上心,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对自己的地位、利益却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这是何等的境界,需要何等的定力?这就是党代表的职业操守。任何时候都要克服侥幸心理,慎言慎行,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愧于心,无愧于组织,无损于党和人民的利益。
三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一个政党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对于个人同样如此。作为党代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对人民群众抱有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李培斌同志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他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才自觉自愿地在心里为他竖起了丰碑。
四要有踏实的苦干精神。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向他一样,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踏实苦干,绝不懈怠,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把工作做到最好,尽量不留或少留缺憾,力争使自己经办的每一项工作经得起良心的检验,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50岁,当所有同龄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李培斌,这个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30多年的优秀司法干部,走完了他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先进和优秀,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李培斌同志是一名对党忠诚,热爱司法事业,政治品质高尚的党的好干部。学习李培斌同志的事迹,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他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30多年来,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李司法"。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共产党的干部,得豁得出去,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要懂得报恩。"作为司法干部,要把公平公正作为第一要义,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竭忠尽责,争做一个党信任、人民信赖的人。
李培斌同志是一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一心为民谋福祉的党的好干部。李培斌就像老黄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他始终把人民疾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他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学习李培斌,学习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用真情真爱践行党的宗旨、赢得群众信任,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学习他恪尽职守、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李培斌同志是一名心灵干净、名声清白、两袖清风的党的党的好干部。李培斌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淡泊名利的态度,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他对调解工作十分上心,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对自己的地位、利益却看得很淡,从未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学习李培斌,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守纪律、讲规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李培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近日,中组部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培斌同志从事司法调解工作30多年,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2015年10月15日,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年仅50岁。他将青春、热血和激情播洒在基层调解岗位,尽管生命短暂,却诠释了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坚守。
坚守平凡岗位,谱写爱岗敬业。李培斌生曾担任阳高县马家皂乡农业技术推广员、司法助理员,龙泉镇司法所所长、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工作地在不断变换,而不变的是他做好每一次司法调解的信心与韧性。30多年的坚守,李培斌以实际行动阐释了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他研究出的司法调解"三心三勤"和"十法",不仅总结了做好司法调解应该具备的群众感情和工作态度,而且对具体案件进行了分类归纳,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在已经编成教材,在山西省司法系统学习传播。
坚守浩然正气,诠释公平正义。基层矛盾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不少还夹杂着历史遗留问题;然而,不论矛盾多复杂,情境多危险,李培斌始终不畏艰难,凭着一身浩然正气,把每一个案件都处理的让当事人满意,让旁观者服气。某村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闹得不和,媳妇寻死觅活,回娘家哭诉,娘家人为闺女"出头",吆三喝五打上门来;为首的晃着刀子喝骂闻讯赶来的李培斌,叫他少管闲事。培斌面无惧色、厉声喝止,大义凛然之气让对方败下阵来。趁此机会,把当事双方叫到一起,好言相劝,陈以利害,最终遏制了一场有可能转化为宗族恶斗的家庭矛盾。
坚守崇高信念,熔铸铁骨忠魂。李培斌一生清贫,同妻子结婚30年,有26年在租房住;妻子没有工作,有人建议他利用关系为妻子谋个职业,被他直言拒绝。他的一生视信念和声誉高于生命,高度秉持信念,高度严于律己,决不让一言一行抹黑崇高信念和党员称号。30多年的坚守和付出,收获的是1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130多位子女不孝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16个失足青年改邪归正,58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8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这是培斌同志熔铸铁骨忠魂的最好答卷。 >
"知道你的人都说你不赖,了解你的人都说你实在,坦荡无私,真诚正派,你的美德印在人们心海。受你帮助的人你都说再来,靠你扶持的人你都说应该,对党忠诚,鞠躬尽瘁,你的生命短暂却精彩。"好友的悼念小诗这样描述。李培斌走了,精神却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你的心怀大爱、你的忠诚坚守将永远鼓舞着我们。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6
如今,在中国,麻风病只有散发病例。“这些应该归功于李桓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友谊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张仲民说。
李桓英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当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随单位下放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过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将麻风病人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
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绝世界卫生组织“续签5年合同”的邀请,从美国辗转回国的初衷:帮助祖国的同胞,遏制因贫穷导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岁的年纪决心攻克麻风病。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次年初,她带着申请来的免费药品赶到云南省勐腊县。
每天早上6点,62岁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过一条河进入麻风寨。挨家挨户寻找麻风病人,到家中劝说他们服药、为他们治疗。
但世卫组织提供的药治愈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长了!李桓英经过研究,决定开展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两年后,作为试点的勐腊县全部麻风病人被治愈。最终,这种疗法使全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年复发率仅为0.03%。
1994年,短程联合化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用以治疗麻风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代楷模李桓英先进事迹篇7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桓英的事迹。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桓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桓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桓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桓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桓英式幸福。李桓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人物楷模事迹8篇
★ 时代英雄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