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报告大全

绿色调查报告5篇

调查报告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以确保信息传递的清晰明了,调查报告需要清晰准确地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绿色调查报告5篇,感谢您的参阅。

绿色调查报告5篇

绿色调查报告篇1

一、活动主题及宣传口号:

“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

“文明出行每一步,关爱生命每一天”

二、实践活动的目的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提高公众绿色出行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意识。全面推进“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建设,增强首都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文明交通观念,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我社会实践小组决定,深入地组织开展“文明交通,绿色出行”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实际要求,结合社会实际,号召广大市民、学生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地为营造哈尔滨良好的交通环境和文明秩序做出贡献。

三、社会实践的意义:

1、倡导学生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式出行,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汽车、步行、骑自行车、文明出行等,提高学生对“绿色出行”生活理念的认识,从小开始实践并影响其家人,从而将“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概念根植于孩子心中,从小培养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2、号召人们文明交通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习惯注意个人安全。

3、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上网调查查找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的方法,能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4、体验研究学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总结出课题研究的成果。

四、活动内容及流程:

(一)校内:

1、发出一份倡议:在校园内发出一份“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倡议书。

2、开展安全知识宣传:

通过展板进行安全知识宣传,重点进行“遵守交通信号”、“拒绝乘坐安全隐患车辆”等安全常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患意识。

3、开展文明交通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

(二)校外:

1、印发倡议书向大家介绍文明交通绿色出行:

给每一位家长发放“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倡议书,集中进行详细解读,确保人人知晓交通安全常规要求,并在倡议书上签名。

2、在公交站点进行宣传:

在公交站点对乘车市民以及过往行人进行文敏交通的介绍以及宣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交通标志、红绿灯、交通信号、斑马线、汽车上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并倡导文明在脚下: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坚持走斑马线或过街通道;不乱停车;驾车穿越非机动车道时不超速、横行;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不拥挤、争抢座位,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及怀抱婴儿者让座;观看文体表演、参加公共活动不迟到早退。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3、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学生走进小区,走向街头,向小区居民和路人发放文明交通传单及宣传图片、资料。

4、开展一次问卷调查:

向居民、路人、学生家长发放交通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当地居民交通安全的情况和交通安全的意识,提醒家长文明行车、乘车成为孩子文明出行的好榜样

5、组织宣传签名活动:

向市民以及其他行人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好处并签名

五、调查内容

1、市民对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看法

2、市民对于交通规则的了解情况

3、市民对于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支持程度

4、市民对于目前现状的看法五、调查体会

在调查的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很多人不配合,但这是很正常的事,所以需要我们很耐心的进行交流,在过程让他们相信我们,而且让他们知道,这个活动所带来的意义。

所以现在还依旧很感谢那些配合我们的人。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最有用的资料,让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最真实的结论,也把最好的建议交给有关部门,让他们最直观了解到市民对绿色出行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并及时有效的做出新的变化。在过程中,我们也一定程度提升了自己语言的交流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选择文明绿色的出行方式,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贡献绵薄之力,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绿色调查报告篇2

根据省老科协关于开展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调研的要求,牡丹江市老科协重点对发展绿色食品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绿色食品取得长足进步,成效比较明显

199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称三品)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认真组织引导农民,专题推进,攻坚破难,使大家对发展三品的认识有较大提高,三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品生产的数量大幅增长,生产三品企业的实力明显增强。我市绿色食品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二、当前发展绿色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生产绿色食品有长足发展,成绩应加以肯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和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和省对发展绿色农业摆在十分重视战略地位。发展绿色农业不仅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黑龙江省看,发展绿色农业自然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可以说得天独厚。为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花气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1.认真筹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绿色农业的蓝图。要从黑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出发,立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高标准的谋划绿色农业基地框架,龙头企业框架和园区建设框架,使规划有明确目标,实施措施,方法步骤,有序的推进。要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和农业高科技人员,瞄准世界有机绿色农业发展前沿,着眼全省生态资源优势,从基地、龙头、品牌、园区等角度全方位对发展绿色农业进行深度规划。要按照区域化、专业化的原则,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使之做大做强。在规划中要搞好产业衔接配套,注重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下功夫做大做强品牌,真正发挥品牌效应。一个好的产品品牌就可以驰骋国内外市场,牵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应抓好已有的品牌产品的整合,对同一产品、有几个品牌的要整顿、调整,进一步提高品牌的质量和档次,同时注入科技因素,提高附加值;要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一品村、专业村;其次,应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这也是把品牌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品牌效益,实现产、加、销、种、养、加一条龙,发挥聚集力量。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借助他们的力量,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再次,加大产品绿色农产品认证力度。围绕农业种植业果业、蔬菜、奶畜、特色养殖、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绿色、有机认证和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多种形式,普及三品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大管、监工作力度,生产名符其实的绿色农产品。要打造出让人民信得过的绿色农产品,必须加强检测,严格监管,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市、县、乡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充实专业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和设备,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建立和健全绿色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尽快制定出市场准入、安全追溯、信息发布、安全预警、公共安全文件处理的规定办法,把这些机制建立起来,做到防患于未然。

4.要尽快修订和完善农药、化肥的生产使用的技术标准,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农业的生产。当前限用农药及包装物的使用不规范,问题很多,不按标准使用,造成水、土、空气的环境污染,直接危及绿色农业生产,已成为民众之忧、民生之大患,对此要从源头上管住。对滥用农药做出惩治规定,实施问责;责任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生产、销售的高毒农药的责任人严厉惩治;技术监督部门和农药管理部门要重新修订农药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定。同时要加大对农药及包装物回收力度,科学处理有毒包装物,以净化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障绿色农业生产。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通力协作,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本地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收、信贷、财政、科技等方面,扶持农民和企业建立扩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要通过采取减税、减费、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等综合措施加大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开发的投入,推进企业、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促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6.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绿色、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同时要加大对产品标准、认证程序、国内取得认证的情况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识。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结合本地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尽快培育好典型,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绿色、有机食品的示范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托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绿色调查报告篇3

摘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本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作者还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正文)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最典型的是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其理由是为了保护海豚的生存。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绿色贸易壁垒开始流行。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有其深刻的背景,其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借环境保护之名,依赖其技术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技术、环境标准,以行其贸易保护之实,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拒之门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制度安排

在新的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运动中,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出台了各种环保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创新的制度安排,以期达到抑制负外部性的输入和保护国内经济的目的。

1.环境附加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的手段是采用环境附加税,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对原油和某些进口石油化工制品课征的进口附加税的税率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3.5美分/桶。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一定水平,国内生产商可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起立即达到,否则禁止进口。

2.产品加工标准制度。产品的标准、法规是指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作出的强制性规范,政府、各标准组织、行会及其他机构都可以制定。发达国家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环保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但靠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力量很难达到这些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实施了《国际环境监察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1995年开始又推行了iso环境管理系统,要求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其他的国际性组织如iec、itu等亦在大力推行产品品质方面统一规范,各国在对产品规范进行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仍会自觉不自觉地阻碍贸易的发展。

3.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制度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自德国于1978年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蓝天使”计划)以来,环境标志制度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如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日本的“生态标志”,欧盟的“欧洲环境标志”等。环境标志目前正朝着世界各国相互承认、彼此协调的方向发展。

进口产品取得了环境标志意味着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制度国家市场的“通行证”。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利于环境成本内化,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本国市场及环境。但由于环境标志认证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标准严格,增加了外国厂商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其他国家产品进入一国市场的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来自:

4.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类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广泛流行,简化包装、可再生回收再循环包装、多功能包装、以纸代塑料包装已悄然兴起。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种法规,以规范包装材料市场。德国于1992年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于1991年、1992年发布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美国也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各项程序。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现有规范对商品标签也有细致的规定。例如,美国1993年修订的新《标签法》规定食品包装必须标注所含成分及其对照标准的百分含量,美国食品计划药品管理局(fdi)则要求大部分食品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这些规定对于在此领域领先的美国制造商每年要多支出10.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成本负担就更为严重,对缺乏检验设备的国家而言,这些规范无疑就成为禁止进口的壁垒。

5.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成本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大多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费用,政府有时不得不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这一政策又被发达国家认为有违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限制其产品的进口。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关贸总协定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各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使人、畜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的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对此商品健康、安全等隐性需求,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大多数发达国家对食品、药品的进口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如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等指标的要求极为苛刻。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生产水平和生产条件的限制,许多产品达不到标准,则其出口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食品、药品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演、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来自:

3.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4.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但是,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我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1.积极应对,破除壁垒。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国内立法的单边措施能否用于限制国际贸易,依据多边环境条约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与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都是尚存争议的问题。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斗争反抗绿色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贸易领域,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日趋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把绿色贸易思想作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应世界绿色潮流。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来自:

3.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iso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截至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标准有15个,内容包括环境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废物排放等全过程都提出了指导性的环保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1996年开始推行iso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1997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统一指导我国企业的认证工作。截至20o0年10月23日,我国已有410家企业通过了认证,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4.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绿色贸易制度安排下,随着环境或绿色产品的损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从而环境成本高昂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少污染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因此,应根据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1992年,全球环保贸易额为2560亿美元,1994年为408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6000亿美元。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作为经济与贸易大国,必须抓住绿色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调整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5.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成本约束力并逐步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6.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

绿色调查报告篇4

一、认识绿色食品

1.什么是绿色食品?有哪些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1]。

在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又有着许多相似的名称和叫法,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使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如在日本就被称为“自然食品”。

由于在国际上,对于保护环境和与之相关的事业已经习惯冠以“绿色”的字样,所以,为了突出这类食品产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加工程序,在中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使用专门标识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许多的了绿色食品,如在超市内常见的蒙牛牛奶、南方黑芝麻糊等。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绿色食品字样但并不是真正绿色食品的商品,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识别绿色食品标志。

2.绿色食品标志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3]。

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3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绿色食品分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二种。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标志使用是食品通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企业依法使用。

二、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

中国于19 89年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设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逐步开展了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外出口等工作。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开始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接触。1996年在参照有机食品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与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对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标志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2.产品生产和开发现状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目从1990年底的127种发展到20xx年底的1831种,占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产品、酒类、饮料类等]。

共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占70%。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t,使用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333万公顷,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

从全国来看,产品开发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区,东北几省区及江苏、山东等由于开发较早,国内一些著名的大企业也开始积极申报绿色产品,从事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经营,如内蒙古伊利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

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达到20家,绿色食品产值达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在全国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12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三、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1)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规范未能与国际接轨。

(2)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协调统一。

2.绿色食品开发力度明显不足生产和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

3.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

4.宣传力度不足。

四、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都不尽相同,生态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资源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良好的生态农业基础。

10多年以来,中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截至1997年,全国已有51个县建立了20xx多个生态农业基地,面积达666.7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7%,这些生态农业基地为安全、优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五、小结

90年代初期,在绿色食品推出不久,就有人曾预言: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在世纪交替的时候看来,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绿色食品事业10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产生的影响已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通过这1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而且看到了这项事业美好的未来。

现在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的环境问题是人民为之头痛的。发展绿色食品已经显示出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继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即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于的条件,也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绿色调查报告篇5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孟连县城东南部,东与澜沧县糯福乡相接,西靠勐马镇,南面与缅甸佤邦接壤,北同娜允镇、景信乡相接,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边境线长27.85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100个村民小组14961人。辖区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xx河、南基河、南腊河三条河流。其中,xx河xx段长45公里,主要流经我镇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组和xx村清水河、桥头社等22个村民小组(共905户3826人),出境流入缅甸勐柏县。

二、xx河xx段生态环境及两岸流域现状

xx河被称为我县的母亲河,也是xx镇的母亲河,全镇近10%的群众直接收益于xx河,近年来,由于发展产业,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两岸植被减少,水体受到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流量逐年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严重。一是因沿岸群众文化程度低下,缺乏环保意识,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残留农药随雨水流到河中,水质受到了一定污染。二是随着两岸群众人口的增加,两岸土地和生态压力增大,群众的耕作方式落后,坡地居多,一到雨季大量泥沙冲到河中,极易发生洪灾。三是产业开发,尤其是甘蔗产业的过量开发,使许多翠绿的青山变成了荒芜的山地,大量灌木被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xx河沿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中生物逐年减少,部分水源枯竭,许多寨子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失衡,由此造成的恶果是——夏季旱情严重,雨季洪灾频繁。加大了我镇退耕还林的难度,同时给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了难度。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恢复植被,加剧了群众增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矛盾。

三、保护和恢复xx河流域两岸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充沛的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生态依赖自然,发展依赖自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短暂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的发展。确保生态环境平衡是我们的重要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保护xx河流域两岸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绿色经济的重要保证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推广农业科技,提高水利化程度,是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重要途径。我镇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组和xx村清水河、桥头社等22个村民小组农田地的浇灌主要依靠xx河,因其水源充足,浇灌便捷,我镇的电脑农业基地、玉米制种基地等重要农业项目和石斛等绿色产业的开发都设在xx河沿岸,为各类项目的成功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是我镇沿边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与我镇毗邻的缅甸勐柏县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源泉。

(三)是保持区域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

茂密的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证、是防止水源枯竭的重要措施,只有早准备、早行动,加强对xx河流域沿岸及周围的保护,才能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以确保沿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保证两岸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

丰富的水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的首要条件之一,xx河水量充沛,加之我镇优越的区位优势,沿边群众一年可种植双季稻和其他经济作物(如西瓜、菠萝等),较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是促进全镇,支持全县环境建设和下流域地区生态平衡的一项基础工程

xx河是我县的主要河流之一,保护好xx段的生态平衡是促进我镇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确保xx河流域生态平衡,支持全县环境建设和下流域地区的生态平衡的基础。

(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xx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加快xx河及沿岸周遍环境的建设,是维持我镇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举措,是我镇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内容。

四、加快推进xx河长廊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当地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不注意环境保护。

(二)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耕作方式落后,毁林开荒仍然存在。

(三)产业开发中土地规划不合理,不注意生态问题,急功近利。

(四)没有专项整治资金,缺乏具体保护恢复措施,没有相关部门具体抓落实。

五、加快推进xx河长廊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一)要提高当地部门、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自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绿色长廊建设的规划,出台相关保护措施、计划,镇政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上下统一,狠抓落实,把保护xx河生态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长抓不懈。

(三)要结合全县林改及农业综合开发,开发综合协调,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抓住林改契机,划足留够水源林。应明确规定河两岸50米内一律禁止种地,以确保河流的正常运行,花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责任到村、组,各单位按计划逐年实施。

(四)要依法制止破坏两岸生态的现象,特别是开荒种植,乱砍乱伐现象。

(五)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逐步普及沼气的`使用率,以便更好的保护森林。

(六)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和治理,严禁乱采沙。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活动总结7篇

我的绿色家园作文8篇

绿色的生活作文600字8篇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活动方案8篇

绿色环保主题班会教案8篇

绿色环保的作文800字7篇

读绿色承诺演讲稿8篇

绿色低碳教育活动总结6篇

绿色环保小学班会教案8篇

倡导绿色的演讲稿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269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