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报告大全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推荐6篇

会写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写作技能,只有在认真分析教学过程,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才会有清晰的思路,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推荐6篇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难点之一,学习计算,是一个枯燥过程,已经学会的孩子一通百通,觉得老师反复的讲解很乏味;计算有困难的孩子,似懂非懂,跟着大伙一起做会做,单独完成,总是差那么一点。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措施:

1.课的开始,我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猪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为什么得0.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被除数为0的除法题,观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在此前的笔算学习中孩子对笔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在全班汇报中,明确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但是,这节课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对比练习,如:800÷7和707÷7对比起来练习。让孩子明白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这取决于百位有没有除完。

2.缺少变式练习,如从1、2、3、4、5、6中选填四个数,使得( )( )÷( )的商中间有0。这是一个考验学生运用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有帮助。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2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习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 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3

学了《口算除法》这一课,感受很多,具体情况如下: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ü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估算。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习新课的时候,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

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师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师的恰当鼓励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流利、完整。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能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总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总结的估算方法精彩。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范围。老师的提醒也很到位。如四舍五入法应灵活运用。不足之处,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4堆,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最后巩固练习老师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的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例5”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课也是后继学习其他解决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坐4人”“至少”的含义,然后同学学生看、想、画、说、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在这时候就需要“进1”。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除法的另外一种情况,设计了“买面包”的`场景。“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10÷3=3(个)……1(元)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剩下的1元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所以用“去尾法”最多只能买3个面包。在学生初步学习完“进一法”和“去尾法”之后,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锻炼思维。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5

?认识除法》是二年级上册课本中学生学习了平均分以后学习的知识,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运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模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与之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入手,遵循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一个吸纳新知的一个过程,利用动手操作后的结果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认识除法的意义。

首先,引发学生平均分的需要,让学生自主寻求答案。我一个追问:“每辆车坐2人是什么意思?”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上的提示,这对中等往下的学生更有所帮助,他们可以借助学具去分一分。对于中等往上的学生他们也可以直接在大脑里想分的过程或者联系乘法的意义来寻找答案,平均分和几个几相加本质上就有相通的地方。

其次,暴露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完善知识结构。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可以请身边的圆片帮忙,也可以在大脑里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找到答案,后者比前者的思维层次要高一些。在组织汇报交流时我沟通了这两种方法相通的地方,“在这道题中是几个几相加是6人呢?”学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一方认为是3个2相加,一方认为是2个3相加,我让学生举手表决了一下,发现几乎是半对半,随后我说“有理走遍天下”,要说出自己的理由,此时有些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意义来解释,有些学生知道想乘法来找到答案,但意义解释不清,我引导这部分学生去观察平均分好的圆片,最终是心服口服了,为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算式中的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经历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加强理解。

其实,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用圆片去分一分去解释难度不算大,而对于是“几个几人是6?”这是一个从直观形象到完全抽象的一个中间的初步抽象过程,这是突破难点的重要纽带,需要暴露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去明晰、完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7的乘除法教学反思篇6

(一)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二)教材分析: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先通过创设“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境为素材教学例5,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接着运用此规律教学例6,也就是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我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新课标,认为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去教学这一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会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至于“商中间为什么要写0”这一点学生根本不知道,只是盲目地按照老师所讲述的分东西的例子模仿着进行计算,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的活动中了。所以,在教学时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

1、创设现实情境,重视有意义的计算

[片断1]

师:我们学校快开运动会了,为了选拔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人员,我昨天测试了几个学生跳绳的情况(出示:两个学生跳绳的情境):蔡芳3分钟跳绳309下,屈代乔4分钟跳了520下。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选参加跳绳的人员,你会选谁?为什么?

思考片刻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有的说选蔡芳,有的说选屈代乔,并且各有各的理由。此时,我装做一种很无助的样子说:“到底选谁比较合适呢?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1:我可以根据他们跳绳的总个数来看。

生2:不行,因为他们用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可以算出屈代乔3分钟跳了多少,然后再比较。

生3:你的方法太麻烦了。我认为可以算出谁1分钟跳的多,我们就可以选谁,这样比较公平。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下面请你们自己列式计算。

[反思]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的是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我努力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把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知道不学不行

[片段2]

在学生试算的过程中,当算到十位上的0除以3时,很多学生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问学生:“0除以3究竟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生1:0除以3等于0,因为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算除法想乘法,只有0乘3等于0,所以0除以3。

生2:等于0,因为把0个东西平均分给3个人,什么都分不到。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个故事(师边出示,边讲述课本28页“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现在你能算出0除以4、0除以9、0除以376分别等于多少?为什么?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生2:任何数除0都得0。

生3:不对,应该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为什么呢?

生1:我昨天在书上看到的。

师:不错,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过,书上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教师出示两个问题:2除以0等于多少?0除以0得多少?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此规律)

师:知道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后,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你们再次带着这个规律计算。

算完后,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一遍,用笔算的方法或用估算的方法都可以。

[反思]

为了使学生体会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不学不行,不学我就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时,我重组教学内容,将有关0的除法安排到学生需要的地方。学生有了上述心理,自然也能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了。此外,在教学中,我适时渗透验算方法,使学生自觉养成做后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了帮老师选参加跳绳人员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类事感兴趣,符合儿童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教师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1-5的认识教学反思模板7篇

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6篇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6篇

四年级数学线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

燕子反思教学反思优质6篇

云教学反思6篇

《玩具》教学反思7篇

一路花香教学反思7篇

端午粽教学反思7篇

英语写作教学反思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4716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