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报告大全

青少年调研报告6篇

关于调研报告,大家必须要按照领导的要求,拟定出简单可实施的调研计划,优秀的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调研内容,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青少年调研报告6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少年调研报告6篇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1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是所有问题的面对者,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受到学业、恋爱、人际、择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冲击,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地挑战。作为一个心理危机高发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特征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

2.情绪稳定与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肌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适应能力: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5.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6.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7.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栋梁,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继计,我国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88起[2],平均每半年发生近18起。大学生本作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事件发生率呢?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角度的变化引发心理冲突

大学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处理学习、生活、人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据调查 ,80% 的学生以前在家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生活问题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它方面平平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新生入学适应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一步。其次需引正确地评价自己,在不同环境下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2来自学业上的压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习自主性,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因而大学生面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习惯的巨大转变,这也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估。

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确立自己的学习优势,有着较高的学业期待。在大学,又面临着学业期待的变化,及学业优势的失落及对自己的学业重新定位。如果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恰当接受和对待学业成绩,就会出现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还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

大学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有别于中学的。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标准的转变,促使很多在校大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选修一些相关知识,如外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等,考取各类证书,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自信心,发生苦恼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业失败。学业成绩不理想以至学业失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来自人际上的压力

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为广泛与深刻,角色呈多元化。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济状况,带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与学业期待来到大学,新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有师生关系的理解,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处,还有异性交往的适应等。 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 谐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学生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压力,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人际关系更多反映人们的一种性格特点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与认知他人相关。一方面,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报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但同时,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即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又会反过来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集于一身。 大学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异性交往,这既包括两性之间友谊的发展也包含爱情的成长。在异性交往中重新认识与确立自己的方位与坐标,有的大学生面对异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绝,也不知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的温度;有的大学生将爱情置于学业之上,甚至认为有爱就有一切,当失恋的打击袭来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对分手,面对自己。

4来自家庭期望的落差

作为一名大学生,家庭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大学是一个人才筛选的中介,不论你曾经有多么地优秀,当你在同你一样优秀的人群中时,你不再金鸡独立,而是平平凡凡,甚至可能更沉默,这就使大学生自身和家庭在期望与现实之间产生距离感,从l而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来自恋爱上的压力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机能已经成熟,逐渐产生了恋爱的要求,但是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扰主要是对两性交往的不适,性冲动的困扰及缺乏处理恋爱中感情纠葛的能力等。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宜提倡,但也不可压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 ,正确对待自己和恋人,在因恋爱而发生情绪困扰时,应及时进行情绪疏通,使消极情绪得以合理渲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6来自择业、就业上的压力

大学,是阶段性求学路上的一个抉择点,它是学校与社会的过渡。临近毕业,大学生面临着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压力,他们中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他们就业难。而恰恰就是这种难就业的现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对自己的前途产生迷惘,在压力的综合下,就易走向极端。 因此,对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帮助他们调整择业心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进行职业辅导,首先应了解自我,包括对自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 如智力、兴趣、态度、气质、能力等 ) 的认识,这方面可以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验工具来进行。其次要了解各种职业的基本情况。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特点的`职业。同时还应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以便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最后还应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寻找机会。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除了受重大生活事件影响、人际交往障碍等诱因影响外,还受以下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一,个体对事件的知觉。对某一事件的认知和主观感受在个体决定应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方式限制了人们探索压力条件的信念,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及对采取不同类型的精神治疗手段的反应。如果个体对事件的知觉是客观的、合乎逻辑的,则问题解决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其二,社会心理支持。人的本质是社会化的,他依赖周围的人提供的内在、外在的评价而存在。对个体而言,获得确定的评价的意义比其他任何事都更为重要。这是人们应付大量压力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支持资源。这种重要的支持资源一旦丧失或没能发挥或支持失当,面对压力的个体将变得无比脆弱、失衡并进一步产生危机。

其三,应付机制的形成。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学会了运用各种手段去应付焦虑和减少紧张,并逐步形成了应付压力的模式。那些被人们运用过的有效的应付办法会成为人们日常解决压力的一部分而被纳入他们的生活模式中,并逐渐形成了人们解决压力的一套有效的应付机制。相反,如果没有恰当的、有效的应付机制,个体的压力或紧张持续存在,危机便会随之产生。

其四,个体的人格特征。危机人格理论认为,心理危机还受个体的人格特征的影响,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具有的特异性有:注意力明显缺乏,看问题只看表面看不到本质;社会倾向性过分内倾,这种人格特征使个体遇到危机时往往瞻前顾后,总联想不良后果;在情绪情感上具有不稳定性,自信心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差;解决问题时缺乏尝试性,行为冲动欠理性,经常会有毫无效果的反应行为。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动是成功的关键

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去注意这一特殊群体,并采取可行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坦然面对生活。对于如何处理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上的教育工作,而且也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高校要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但往往自己沉浸在其中并不会去注意。学校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可以设立各级关注体制,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及早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家庭配合关注学生

家庭对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要做好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及时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与学校做好配合,早发现、早纠正,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

自我暗示是靠思想、语词,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面临紧张的考场,反复告诫自己

学习自我暗示,需要坚强刚毅的意志,要对自我及自我暗示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并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使自我暗示得到恰如其分的应用。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1. 冥想放松法。你可以用一件真实的物件,如某种球类,某种水果,或者手头可以找到的小块物体,来发挥自我想象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1)凝视手中的橘子(或其他物体),反复、仔细地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纹理脉络;然后用手触摸它的表面质地,看是光滑还是粗糙,再闻闻它有什么气味。

(2)闭上眼睛,回忆这个橘子都留给你哪些印象。

(3)放松肌肉,排除杂念,想象自己钻进了橘子里。那么,想象一下,里面是什么样子?你感觉到了什么?里面的颜色和外边的颜色一样吗?然后再假想你尝了这个橘子,记住它的滋味。

(4)想象自己走出了橘子的内部,恢复了原样,记住刚才在橘子里面所看到的、尝到的和感觉到的一切,然后做5遍深呼吸,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到头脑清爽,心情轻松。

2. 自主训练法。又叫适应训练法,其中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如下:

(1)取坐姿,把背部轻轻靠在椅子上,头部挺直,稍稍前倾,两脚摆放与肩同宽,脚心贴地。

(2)两手平放在大腿上,闭目静静地深呼吸3次,;排除杂念,把注意力引向两手和大腿的边缘部位,把意念排导在手心。

(3)不久,你会感到注意力最先指向的部位慢慢地产生温暖感,然后逐渐地扩散到手心全部。这时,你心理可以反复默念:

(4)做5遍深呼吸,慢慢数5下,睁开眼睛。

社会为大学生减压

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跨入社会的新群体,他们可以为社会的建设添加新的活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2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同学们的近视情况和产生近视的原因,以及近视的矫正方法、近视的预防措施,增强同学们保护眼睛的意识,预防和减少近视的发生。

二、调查范围:

我校六、七、八、九年级的所有同学。

三、调查内容:

1、通过查阅学校学生近视情况的'相关资料,了解同学们近几年的近视情况。

2、通过调查问卷和询问同学的方式找到同学们产生近视的原因。

3、查阅资料,调查整理,了解近视产生的机理。

4、咨询我校的校医,了解近视的防治措施。

四、调查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归纳法、总结法。

五、分组情况和调查分工:

我们的调查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我们经过协商决定分两个小组进行各自的工作,一组的同学负责查阅资料,询问学校卫生室的医生,搜集整理相关近视的原因和矫正方法,二组进行问卷调查和问卷的统计整理,两组同时进行,完成后进行汇总。具体分工是这样的:

一组:秦明君 赵兵营 王东辉

二组:杨 莹 秦秀红 张雪萍

六、调查情况及调查结果统计:

1、通过查阅学校档案和20__年3月底的学生体质表,调查了解我校各年级近视人数以及各年级近视人数所占该年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如下表:

从上表来看,学生近视率有随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增大的趋势。

2、二组的同学制作出有关近视的调查问卷,然后在各年级各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分析造成同学们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和同学的日常用眼情况。同时第一组的同学通过上网和查阅资料,得出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

⑴环境因素

①照明与阅读姿势

不良的局部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白炽灯对视力的影响要比荧光灯大。

阅读姿势不良会造成视力减退。阅读时间长的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表现高于阅读时间短的学生,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

②营养及饮食

同学们的体质、营养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近视的形成和发展。体质弱时或重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如用眼时间长,容易发生近视。此外,一些报刊和资料指出:儿童时期近视与糖、蛋白质、钙摄入量以及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铬、锌、铜、钠)等有一定关系。

③地区差异及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比乡村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明显高,这个现象随年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农村生活更接近自然,空气新鲜,并且农村学生看电视和用计算机的机会少。

⑵遗传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近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近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重点对象。

综上所述,同学们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过多,上网时间过长等)是造成学生近视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同学们认为造成近视的大多数原因如下:

①看电视距离太近;

②看电视的时间过长;

③所看电视的画面色彩太浓;

④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⑤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长时间看书;

⑥长时间注视电脑;

⑦不合理的饮食;

⑧遗传因素;

⑨不经常做眼睛保健。

3、通过向学校卫生室医生询问和查阅资料,我们总结了预防和矫正近视的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以下要求的各条,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保护好自己的心灵的窗户,内容如下:

⑴看书时坐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坐姿要正确,手离笔尖—寸远,眼离书本—尺远,胸口离桌一拳远。

⑵不要在坐车和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学习1小时后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以调节眼睛肌肉。

⑶长时间的用眼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眼疲劳的滴眼液。

⑷坚持做眼睛保健操。

⑸尽可能少上网或者长时间接触一些辐射光较强的物体。

⑹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要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⑺合理饮食,不偏食,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⑻定期到眼科做检查,逐步矫正视力、防止近视度数的增加。

⑼睡眠不足身体不仅容易疲倦,还易引起视力下降;要少吃含糖量高的甜食。

⑽少吃烧烤类食物,不偏食、厌食。多吃对眼睛健康有益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玉米、洋葱、大蒜、海鱼、淡菜、肝脏、牛羊奶、小麦、玉米等。

七、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同学们的近视发病率现在仍在逐年提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用眼知识太贫乏,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近距离写字、看书,久而久之,导致视力下降,造成了近视。希望这一现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多了解用眼知识,注意用眼卫生,自觉保护好这扇“心灵的窗户”,使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3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

一、 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

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

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

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

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

七、 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 害怕考试等问题;

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

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 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

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4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

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

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5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13秋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校于 9月17日,对校内九个新生班级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试。参加测量并提交成功的445人,异常数据检出38人,其中,13秋财高6人、13秋机高二班3人,13秋学高7人,13秋机高一班4人,13秋微高4人,13秋艺术2人,13秋财会4人,13秋学前教育1人,13秋微客7人。现就测试情况报告如下:

一、量表简介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分别是:

一、 强迫症状,如害怕考试、作业反复修改等强迫行为;

二、偏执,如认为别人对自己有不良意图和评价不正当的偏执想法;

三、敌对,如脾气坏,常有与人争辩和摔东西等冲动行为;

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如缺乏人际关系中的友好感受和满意度,或感到无法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五、抑郁,如对未来丧失信心,兴趣索然;

六、焦虑,如紧张,心神不定,烦躁;

七、 学习压力,如感到学习负担重、存在厌学、 害怕考试等问题;

八、适应不良,如不适应学校生活;

九、情绪不平衡,如对学习 的兴趣、对老师和同学的情绪忽高忽低;

十、心理不平衡,如感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常不服气。

本量表既可以从整体上衡量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可以根据每个量表的平均分进行评价。

二、计分方法与结果解释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该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0个分量表分别由6个项目组成的,将每个分量表6项得分之和除以6,就是该量表的因子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低于2分,表示心理比较健康;超过2分(包括2分),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总均分或因子分是5分,表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测试结果总体概述

考虑学生实际,排除假选择的可能性,对因子分2.5分以上的进行了统计,参测学生各因子所占比例为:强迫症状19.16%、偏执13.53%、敌对14.05%、人际关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虑20.53%、适应不良24.33%、情绪不稳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

从以上数据看出如下问题: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五项都超过学生数的20%。

2、学生进入职校后,大部分学生住校,开始远离父母,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增加了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相互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比较明显的比例较高,当然情绪不稳还应该考虑到离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绪的影响。

3、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比率也较高。根据这一测试结果,建议班级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班会、家长会、师生交流等机会,给学生创造沟通、倾诉的平台,进而得到缓解。

四、综合建议的三个策略

1、掌握应对策略,对班级测试指数高的项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测试、也要适时调节:针对班级整体发挥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利用班级骨干,也要充分给重点学生创造活动平台。

2、各类因子指向的学生应对策略建议: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状况,必要时对家长提出建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心,更重要的是针对性的安排谈话和活动,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加强认知指导。

3、个别特殊学生关注策略:经常倾听和关注,不歧视,不传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严重的一定要告知家长转介到专门心理咨询部门进行治疗或矫正。

综上所述,本次测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为班主任及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依据。

青少年调研报告篇6

一、 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心理救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产生敌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甚至轻生。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2.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原因。

首先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挖苦、尖刻的语言刺激学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三,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会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天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端正教育观念,多以平常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杜绝责骂和训斥,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如焦虑、胆小、孤独等心理症状,及早预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状态。

二、用赏识教育解决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四大对策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是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给予关注,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接受和喜爱身边的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讲究艺术,语气要委婉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我们对他的热爱和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多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根据孩子喜爱的形式,在活动中,家长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克服不足,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家长引导孩子会使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上,并向他人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三是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青少年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青少年“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孩子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四是家庭与学校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庭与学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惜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张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使子女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中的缺点,只有赏识孩子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改进缺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 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五条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沉溺在虚拟时空的阐述。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成长营养,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推手呢?在此,向大家提供五条建议,以供参考。

1.父母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做重要的保障。

培养健康的青少年心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全民族文明的根基。少年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人生的春天。让我们每一个富有爱心的前辈、父母与教师,抢在春天播种吧,播下人类的文明,播下成功的希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小学美德少年演讲稿6篇

和真少年演讲稿优质6篇

和真少年演讲稿6篇

少年队活动心得体会6篇

少年的作文参考6篇

做遵纪守法少年心得体会6篇

争做文明好少年班会教案6篇

少年英雄作文6篇

观看时代好少年心得体会6篇

新时代少年说作文优秀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036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