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学期的教学进度来写作,好的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2古诗二首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12古诗二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tāo”,不能读成“sī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妆()绦()裁()
永()装()条()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出示课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古诗》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12古诗二首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
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炼字
二、教学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学难点
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四、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特点:外在平静与内在不平静的结合
意境幽深、明丽、孤峭
鲍照:“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语言富丽精美
有“有句无篇”之病
谢眺:又称“谢宣城”,东晋谢安后代,“小谢”
特点:清新、流丽
情景交融
创作了不少新诗体(永明体)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讲究四声搭配、对偶、用典、辞藻的诗
2.学生自读,积累字词句
1)字音
虬qiu2栖qi1怍zuo4拙zhuo1徇xun4疴ke2衾qin2昧mei4
褰qian1嵚qin1豳bin1灞ba4涘si4甍meng2绮qi3霰xian4
鬒zhen3
2)词汇
衾:被子昧:昏暗景:日光革:革除
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塘:堤岸索:孤独
征:证明绮:锦缎练:白色的缎子洲:水中陆地
英:花方:将要罢:停止鬒:黑色头发
3)佳句集锦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3.登池上楼
1)语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
具体:
潜虬飞鸿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病处穷海(抒情)
临窗远眺残冬已去
春草鸣禽生机勃勃(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离群索居竭力无闷(抒情)
2)写作特点分析
情景交融: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旧去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与赞叹
写景自然贴切:写活了春景,从色彩、声音、氛围、动静多方面写
3)提问:
写“潜虬”、“飞鸿”的作用如何?为什么感到惭愧?
明确:写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处境艰难
“穷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失落、悒郁、不得志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综合全文,作者在写作时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点名主题,表明作者望乡思乡的话题
第二部分:描绘作者登山所见到的壮丽景象
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眷恋家乡的.感情
运用句典点明望京(定基调)
绘声绘色壮丽景象(绘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眷恋家乡(抒感慨)
2)赏析
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的诗句。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登,动景:喧闹的小鸟
调动多种感观: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练
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妙在何处?
明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练,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3)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紧扣“望”写出了景象的壮丽,更加反衬作者的离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
写景自然贴切:似乎不经意写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对比,色彩相对,动静相对;比喻生动具体;词语选用非常好。“余”与“散”,“澄”与“静”有内在因果关系。
12古诗二首教案篇3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池上》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 3、会写2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5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
(一)先学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首踪迹浮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
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
1、书写2个会写字,并组词。2、试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12、古诗两首池上偷采不解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小池》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 ;
2、能认识古诗中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认识偏旁“水” 、采字头。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5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7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这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认识偏旁“水” 。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小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 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 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 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12古诗二首教案篇4
教材分析及教学理念:
这是两首赞美春天的好诗,它们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为俺们描绘出两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
古诗教学重在激发同学的情趣: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重视朗读。不论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同时,针对小同学,情境创设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笼统的诗句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便于同学轻松愉快地感悟古诗。
学校及同学状况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大局部同学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且班额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实验区,俺区教师至少经过区一级新课程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转变。相应的,同学们也变得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独立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发展。四年级同学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大局部同学早已熟背本课两首古诗。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资料。
2、同学准备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俺们再学一首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题目)
2、交流找到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解题:看图,猜题意,交流。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理解诗意
1、自学。指导方法:边读诗,边看图,画出不明白的词句。
2、出示全诗,交流自身理解的词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话说诗意,只要说出大概意思,就给以适当鼓励)要求查工具书,解决“蹊”;协助同学理解词语:“留连”。
(2)再说诗意。
3、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诵。
(1)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除了这些,还可能有什么?闭目想象这一美景。
(2)结合春天景色的图片,用自身的话描绘这幅景象。
(3)动手画一画,做画配诗,(交流、评议)
[点评: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也是俺们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学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的基础上,举行“好画配好诗”的活动,不只能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还能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意。整合课程,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4)自由练读。同桌合作读。(要求注意读出动静相宜。)
(5)老师示范读。(重点指导:边读边看图边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练读、背诵古诗。
三、拓展,作业。
1、自学杜甫的另一首写花的诗《绝句》:“尽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小组制出配诗图来。
2、预习《游园不值》
课后反思:本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却不能靠生硬的翻译来加以一一对应。在这一课里,俺给同学营造了一种情趣化的学习氛围,以描述春景的方式来力图让同学获得读诗的美感;尊重同学的阅读感受,放飞他们想象力,让他们以自身的语言和手中的画笔来个性化地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板题《游园不值》。
3、交流诗人叶绍翁的资料。
二、理解古诗
1、自读古诗,大体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释疑。要求查工具书,解决“屐、扉”。
3、结合插图,用自身的话说说诗意。
(1)小组讨论“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2)看图,进一步体会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
(3)抓住机会,指导朗读。
[点评: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同学获得充沛发表观点的机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4、诗人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春色满园”呢?
(1)你想园中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2)再次朗读。(读出春的生命力。)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朗读,背诵古诗。
(2)想象当时的情景,谁愿意做诗人来扮演一下?
(在评议中要求同学演出诗人由失望、扫兴到惊喜、愉快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拓展、作业
1、小组举行朗诵竞赛。(两首诗任选)
2、任选本课中的一首古诗,改写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诗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
[点评:在朗诵和改写中比较并体会了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3、自学“目积月累”中《吴兴杂诗》
课后反思: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小朋友们会感到“易”、“趣”、“活”,同学的视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扮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会深深地印到同学的脑海里。爱扮演是同学的天性。同学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内容。因此,课堂扮演能促进同学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同学进行语文实践的有效方法。
12古诗二首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
12古诗二首教案篇6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教法及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并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教学准备:微课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以优美的图片及生动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问学生
你能背出一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再引出这首诗,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认读生字,反复朗读
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然后我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咏、妆、绦”等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
在微课当中,已对古诗进行了范读,也对古诗的朗读作了重点指导,这节课中,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并相机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检查诗文,适时点拨
因为在微课中,老师已对古诗的注释、译文及意境作了阐述,所以,这节课中,我打算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检查、巩固知识,这样,既检测了看微课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大意。在交流时,尽量让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来交流,从他们身上容易发现问题,从而灵活制定教学内容。
四、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品味意境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微课及品读大意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再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对于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相机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可能会提出:“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或“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
继而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五、想象画面,背诵古诗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诵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已变成了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最后,我再配上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做一回诗人,配上适当的动作,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古诗,再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六、作业巩固。
迁移能力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把自己的观察或由此想到的写下来。
12古诗二首教案篇7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体会诗歌意境,学习生动的语言、优美意境的营造。
(二)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欣赏诗歌的感情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在文章当中寄托的美好感情。
2、背诵、赏析。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情景导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下面我们来学习《迢迢牵牛星》一诗。
2.《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进行朗读,体味语??
(1)师范读(2)生自读,读准字音
2.分组学习
(1)小组互相读,互相指正。(2)找生范读,继续体会全诗意境。(3)生齐读
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师: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 生: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
师: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最常用的就是月亮。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大家自读欣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牵牛星——————河汉女。
零如雨 素手、机杼。盈盈 脉脉
课后反思: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