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方案大全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8篇

教案可以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例如教科书、工作表和多媒体资源,我们的教案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新的教育趋势,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8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1

教学内容:

p53例4,课堂活动3题,练习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生活中两步计算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步骤。

教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只列式,不计算。

1、比276多308的数是多少?

2、一个加数是355,另一个加数是361,和是多少?

3、减数是84,被减数是436,差是多少?

4、555比427多多少?

二、学习例4

1、小朋友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育才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电影院里有800个座位,男同学有327人,女同学336人,电影院还剩多少座位?

2、生先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在小组里讨论说一说。

3、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

第一种:⑴先算男同学和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27+336=663(个)

⑵再算还剩多少个座位?

800—663=137(个)

说一说怎样算出800—663的得数的?

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计算的过程。然后再板演竖式计算。

第二种:⑴先算出男同学坐了以后剩多少个座位?

800—327=473(个)

⑵再算女同学坐了以后还剩多少个座位?

473—336=137(个)

4、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意思是“相等”)

四、课堂作业:

1、第3题,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想、分析等活动来认识条件和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2、第4题,学生可按自己的理解直接说出4个250就是1000,所以够吃4天。也可以列成加法250+250+250+250=1000,还可以列成减法1000— 250250=0。

3、第6题,先让学生认识图形,明确水表、电表、气表下面写出的数,就是水、电、气本月底的读数,并填入图下的表中,再分别算出本月使用数。

4、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在书上)

五、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军营,参观战士们的军营生活,高兴吗?(播放:走进军营,出示情境图)看,战士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这一位是班长小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问题:小强在什么位置?(指名学生回答)

.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数,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交流的工具啊!标准不一样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讨一些简单又统一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谈话(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怎么说?想好了,说给同位听。

指名同学说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师板书

2.认识数对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很快说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什么原因?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现在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想法,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全班交流的意见进行梳理小结:这些同学都用数和符号简洁的表现出了小强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请你用数对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写下来。(2名学生板演)

3.抽象圆点图,加深对数对含义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看这个队列图,我们也能把它变得很简单。现在我们把每个人的位置看作一个点,整个队列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班主任王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问题

新授

1、教学例2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4、

小结例2: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4、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的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一、谈话引入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我们的节日,学校组织了一个15个人的合唱队。星期天,李老师接到学校紧急

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你最少要几分钟?(学生可自由猜测)

二、探究新知

先让学生想想都有哪些通知的方法?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说出两

大种方法: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比如平均分成3组和平均分成5组比,哪种快。是不是分的组数越多就越快?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出哪种方法最快?

1、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把你所知道的方法都列出来,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好

,想一想,从刚才的比较中,你领悟到什么了没有?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反馈。学生分别说出自己找到的最好的方法。你刚才比较了几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各种方法都列出来,再作比较,经历优化的过程)

方案1要15分钟。这样肯定太慢了。那么用分组的方法怎么样呢?请用分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这两种方案与之前你猜想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组分得越多就越快?有什么想说的吗?所以在猜想上,我们要大胆,要想出你尽可能的答案,然后再验证。如果每组分的人数不同呢,结果会怎样?

方案2(3):4组(4、4、4、3)(要6分钟)方案2(4):3组(6、5、4)(要6分钟)

这两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每个组长都不会闲了)方案2(5):5组(5、4、3、2、1)(要5分钟)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方案3:相互

转告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设计意图:第二种方案的帮忙转告。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都列举并比较了哪几种方案,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比较才能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组长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再到老师、组长和组员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

三、发现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

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四、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

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你能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吗?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是成倍增长的呢?板书设计:打电话

教学后记: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1)活动一:认识汉字“左”“右”。

①教师:老师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好多字了,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②教师:谁认识这两个字?认识的同学请把手举得高高的。

③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

(2)活动二: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①教师提问: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②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3)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①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②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们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你们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③放《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开始,教师由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说出: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右耳、左耳……

(4)活动四:找位置。

(5)过渡语:你们爱吃水果吗?桌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请把它们轻轻倒出来。

师迅速摆好三种水果。

①看见什么了?

②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橘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③拿出香蕉,把香蕉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让西瓜和梨挨着,放于梨的左边。教师:你们说说,橘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5)活动五:找同学家。

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出示图片)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小龙只知小明家在中心医院的左边,到底是哪一栋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看图再帮帮他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三.

(1)活动一:讨论。

①指名学生和老师一起玩“拍手”游戏。

②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③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④为什么?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

(2)活动二:帮一帮。

①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小明却被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让学生像小明那样站好指右边。

(3)活动三:上下楼梯。

①出示图片:少年宫。

②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③展开讨论。

④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

a.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b.提问:(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们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⑤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之外,还在什么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4)活动四:找球。

游戏规则:先找一个同学,蒙上他的眼睛,再找一个同学,让他拿好球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学生开始把行走路线告诉给被蒙眼睛的同学。

教师: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说得特别清楚,让他能顺利地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

三、课堂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6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与交流。

课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理解题意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互相学习,积累经验。对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应加以鼓励。

2.结合排除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动强调“步骤完整,理由充足”。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取表述、书写、图示、画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达清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论即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组钟面(课件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的时间分别是7:30

8:35 10:05 12:30)。请大家读出这些钟面上的时间。

师: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师:在这4个连续的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自由交流并汇报)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你还能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的吗?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学;下午我先做作业后看电视……

师: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补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议不超过4个)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饭,然后上学。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表述,体现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巩固旧知入手,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过选取时间说一说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两个层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路和生活经验作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师: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课件出示例3的情境图)观察图片,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锻炼身体,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生2: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注意:对钟面上显示时间的正确认读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

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

师:你们还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完成作业,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剧。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呀!下面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明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要求圈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怎样确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试着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

师:说一说你的答案和理由。

预设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时间先后顺序。踢球在做作业之后,看木偶剧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时间应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个时间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生2:明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做完作业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业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剧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确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时间。

师:请大家验证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预设

生:我是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总结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参考答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工作总结7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篇

五年级上册等三单元作文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作文8篇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作文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500字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377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