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作文大全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8篇

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我们是可以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的,很多人在生活得到感悟后,都是会认真写心得体会的,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8篇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1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全面现代化的定纲指向。《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十大报告》这项决策部署,说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心坎上。因为经过五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是农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所以已经是农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因为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三农”工作更加被提到党和国家政策“重中之重”的位置,它不仅推动着“三农”发展的机遇与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促进着整个社会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及整个社会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与广大人民幸福生活的不断提高息息相关。这个新形势,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农村干部群众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村庄和个人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认同和执行自觉性的极大提高就是最有力的例证。

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地处武鸣区东北部,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2019年末户籍人口为42916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在武鸣区居中等水平。2021年以来,两江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市、区部署,在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立即将工作重点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步”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注: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以“塑造乡村‘形实魂’,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善治活动,用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羸得民心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五个方面高度认同::

(一)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的坚强引领。在2020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97户2250人全部实现脱贫之后,该镇立即聚焦家庭持续稳定增收产业这个核心,将产业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乡村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抓实抓细农户增收骨干产业项目的指导和扶助,在进一步巩固全镇的县域特色产业和两江社区的杨梅、福江村的旱藕粉、培群村的火龙果等14个行政村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础上,实施扩种了50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实施“万亩油茶基地”、100多亩杨梅树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使包括脱贫农户在内的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平稳过渡。

(二)乡村振兴是耕地保护的可靠保障。乡村要谋求振兴发展,需要在保障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化的耕地保护利用,保障耕地能够维持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必须是良田”(注1)等要求,在全镇已建有3.7万亩农田基础上,又开启1000多亩旱地改为水田的良田建设治理计划,目前已改完850亩并已全部种上水稻。预计明年全部“旱改水”计划完成后,将有效提升这些耕地的品质,极大增加这些良田的产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确保农民稳定增产增收。

(三)乡村振兴是防止返贫的根本措施。该镇将动态监测和社会救助帮扶机制落实到位。2021年以来,全镇城乡低保兜底总人数达到954户2098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50脱贫户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做到“应养尽养”;落实持有残疾证1302位残疾人的关爱扶助工作;给刚脱贫困难户子女享受职业学历教育“雨露扶助计划”的109名学生发放扶助金。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缩小农村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

(四)乡村振兴是社会法治的巨大推力。该镇党委政府在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习惯的同时。深入开展对赌博泛滥、吸毒贩毒、信神信鬼、送礼盛行、偷盗偷窃、矛盾纠纷、不法传销、网络诈骗、黑恶势力等不良民风民俗进行整治。大力将传承历史文化、挖掘民俗文化,将农耕、孝廉、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等文化要素融合到深化乡风民俗建设中去,农村陈规陋习明显减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渐成为主导全镇新风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五)乡村振兴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2020年以来,两江镇强化以清洁、升级、文化“三个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广泛推进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务实转变乡村生产方式,改善乡村生产条件,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丰富生态乡村内涵。如今,走进两江镇各村屯,近处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远处是大明山绿带绵延、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特色生态乡村美景尽收眼底。该镇英俊村先后获得南宁市2020年“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021年“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全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喜笑颜开。

从两江镇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认同和执行自觉性的极大提高的可喜局面,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一步部署,更加彰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更加体现了党中央“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执政理念,更加反映了党中央“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注2)的民意决策精神, 我们完全相信,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坚强领导,有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的亿万农民群众,《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定能够胜利实现。(韦绍行)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3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定位、持续发力,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抓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5

按照营商环境的传统概念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开设、经营、贸易活动、纳税、关闭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所需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本人认为,还有一个“广义的营商环境”概念,简单的定义为:引导资本投资的能力建设,即引得来、呆得住、赚得钱、出的去,即站在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总结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预测,政府做好各个产业的规划和扶持,让企业赚到钱。把产业经济研究、产业政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营商环境的范畴。广义营商环境与传统营商环境的不同是,传统营商环境是强调被动作为,做到无为而治;而广义营商环境在被动改变环境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的发展,政府应起到主动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根据广义和狭义的营商环境概念的认识,归纳总结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大产业规律的研究,做好产业发展趋势的预判,并做好各类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1、以大数据为核心,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快速实现智能制造

xx现在正在做的,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的力度,正在建立制造业大数据指数,未来,制造业大数据指数将成为xx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利器,支撑其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随着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因素对经济发展刺激作用的减弱,全球主要国家都希望依托数字经济规模实现持续增长。同时,以制造业的“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和以产业互联联网为依托的“精准定制”,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流。xx应该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推动xx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xx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是好的开端。20xx年3月下旬,xx在全国率先出台了《xx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xx省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若干扶持政策》,聚焦制造业降本提质增效。

2、加紧多种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尽快做到多规合一,减少政策摩擦成本,营造逻辑统一、合理、快捷的政策环境。环保、国土、农业、林业、水利、水土保持等多种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统一。

(二)国企改革,确定国企的经营范围

通过筛选,把低质、低效益非核心领域的国有企业清理掉。从整个社会来看可以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明确国企经营范围,逐渐退出完全竞争领域,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三)从制度层面加强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1、制度改革

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对政府部门公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和谐有序的政企关系,都将有助于构建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世界银行,20xx)。结合本文的研究,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改革。

其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集中统一的综合执法体系。长期以来,政府的各个执法部门各自为政,责权界限不明确,存在着重复执法的现象,亦有执法漏洞的存在。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鉴定、税务以及消防等部门对企业进行轮番检查,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寻租腐败活动的滋生。因此,政府应进一步精简或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有效减少企业与行政部门打交道的时间。例如,政府可设立一站式政务中心,提高行政程序透明度,建立企业对政府公职人员服务满意度考评机制,从源头上抑制企业的行贿活动和政府职员的腐败动机。此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角色由事前审批者向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者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

其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问题尤为突出。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其难以维持其研发创新活动,亦难以开拓其海外市场。因此,信贷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不对称,加剧了企业的寻租活动以及政府官员和金融机构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企业的腐败活动促进了其创新行为才会成立。由此,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降低金融业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引入民营资本,增加设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适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与此同时,要推进金融市场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限制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总量中长期基础建设的融资比重,倒逼其去市场中寻找更多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项目。此外,尽管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但具体到我国的国情,未来信贷市场的发展仍离不开政府的合理介入。例如,合理引入政府担保机制,缓解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其三,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不动产登记制度。产权制度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浪潮推动下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新技术革命的实质是多种资源的投入产出过程,这其中就涉及到许多复杂知识产权的形成、归属和转让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产权保护制度的认识,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建设,明晰产权,维护企业产权合法性,保障私有财产所有权,这也是实现混合所有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地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力,提升其对宅基地、住房等不动产的处置权,盘活农村经济。

2、政府行为

政府在企业的寻租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政策制定往往是企业制定战略行为的依据。因此,提高政府行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能够有效抑制企业的寻租动机,营造更为完善的营商环境。

其一,政府应不断提高其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行政活动的网络化。以政府采购为例,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大量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因此,在政府和企业的交易活动中,政府应引入第三方仲裁或监督者,构成相互制衡的三角监督机制。也就是说,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请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杜绝政府领导一人拍板的现象。实质上,这也是政府职能的一种转变,不能让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政府的公开招标制度,让所有企业都公平地参与竞争,杜绝政府官员与企业的私下勾结,防止政府部

“只选贵的不选对的”的乱象。

其二,不断提高政府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一般而言,政府补贴对引导新兴产业和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基础薄弱,融资成本高,新兴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抑制其创新动机。此时,政府补贴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参与研发活动的风险,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对于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而言,政府补贴则可以帮助其渡过起步难关,扶持其发展。尽管政府补贴政策有其必要性,但也可能导致了很多市场乱象的出现,有违市场公平。例如,没有资格的企业为获取补贴,或是有资格的企业为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而向政府官员行贿,虚报企业业绩等行为。因此,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补贴前,应建立相应的审查机制,确保政府补贴成为用在刀刃上的好钢,保障补贴的公平性;在补贴之后,政府亦应进行绩效的评估和监督,确保补贴的有效应性。

其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对我国文化制度和政治体制愈加适应,外资企业的本土化进程已基本完成。同时,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外资企业的腐败活动不可忽视,其利用中国制度缺陷进行寻租的动机似乎并不弱于内资企业。因此,政府应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享受平等待遇,保障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与此同时,政府也要进一步扩大投资开放的领域,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权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营商环境。

(四)加强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

第一,对标国际一流,进一步完善构建适合xx省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较之国际上已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工作,xx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既体现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又与国际体系接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作。

第二,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营商环境追踪调查。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规模企业、不同性质企业所需求的营商环境具有差异性。建议展开追踪调查,定期评估不同类型企业对优化xx省营商环境的差异化需求,为重塑xx省营商环境新优势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着力提高社会安全感。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性、方面性打击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盗窃企业财物、强装强卸、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把涉企报警求助事项作为一类警情优先处置,对大案要案实行挂牌督办。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商事仲裁工作的联系与指导。通过组建仲裁学会、召开仲裁座谈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强化对仲裁委员会换届指导等形式,指导推动各仲裁委做好仲裁工作。

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

第四,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事制度规范。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对违法设置市场壁垒等不符合经济运行秩序的规范性文件坚决不予通过。

第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把企业当着政府的客户来经营和维护。

(五)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对个体登记、出资、住所、经营范围等限制实行多要素放宽,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

二是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机制和方式,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农资生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是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在打造省市两级“三库一平台”,包括社会法人、自然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统一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积极构建起标准更严、覆盖范围更广的“黑名单”制度,将直接关系市场经济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的九类失信违法行为纳入黑名单管理。

四是深入推进涉企收费清理。清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制定涉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和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两个清单。

五是着力优化政府服务。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6

xx是外贸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xx省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外贸的突出贡献。20xx年xx省进出口总值达到6.36万亿元,占全国的25.9%,连续29年排名全国第一(国家统计局,20xx)。从全球来看,xx“由外及内”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动适应了全球“微笑曲线”产业分工和转移趋势,集中于生产领域,发展加工贸易;二是及时抓住了我国加入wto的市场和规则机遇,集中于发达国家,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两翼齐飞让珠三角成为世界工厂,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地区之一。

本次研究走访调研莞韶工业园企业(3家)、韶关多个矿山企业(红岭钨矿、棉土窝矿业、梅子窝矿业、凡口矿业、石人嶂矿业)、东莞公司(2家)等合计10家企业,交流了营商环境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并询问了他们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文献综述,得出xx省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理念有待制度落实

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虽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落实。首先,政府管理的对象有待进一步厘清,政府职能也应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变化而发生变化。其次,简政放权在中央政府层面虽已启动并进展迅速,但在地方政府层面仍然存在明放暗不放,执行打折扣等现象,加上个别管理人员的权力寻租使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进展缓慢。最后,政府办事部门仍然存在办事效率不高和相互推诿的情况。

政策法规衔接和稳定性不足导致企业不敢做长期投资的计划。特别这两年中央加强了环保工作,因此环保规划排斥其他规划,后设立的环保区域规划否定已经建设的厂矿企业的现象较多,如何解决在前期合理合法合规的厂矿企业投资损失问题,以及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类似问题的发生有待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企业的长期经营的积极性。

(二)执法为民与公正司法有待措施到位

执法为民虽然在20xx年左右就已提出,但执法为民的具体措施仍未完善。首先,行政执法的统一性要求并未得到具体措施的支持,“九龙治水”的多头执法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其次,选择性执法仍然成为社会诟病的重要方面。最后,弹性执法、野蛮执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根除。司法不公正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阻碍性因素,具体包括案件受理难、地方保护、同案不同判、枉法裁判等。

(三)人力资源与融资成本成为营商环境中市场环境建设的瓶颈

根据国务院20xx年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20xx年xx省常住人口10849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5785万人,跨省流入人口占全国的29.45%,是我国实际管理人口第一大省和人口流入第一大省。受益于大量外省年青人口的流入,xx省16-64岁劳动适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0.95%上升到20xx年的76.

33%,珠三角地区人口平均年龄被大大拉低,深圳市人口平均年龄甚至只有不到30岁。充沛的年青人口保证了xx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供给和产品低价竞争力,这与1950-70年代的日本极为相似。然而,以20xx年为界,我国的人口结构开始进入拐点期。20xx年,16岁到64岁劳动适龄人口达到峰值,同时农业人口转移数量在20xx年也达到峰值1200万,之后开始逐年开始,20xx年1000万,20xx年800万,20xx年600万,20xx年500万。20xx-20xx年,xx省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年平均增加约30万人,与20xx-20xx年年平均增加约282万相比下降剧烈。与此同时,近几年xx老龄化加快。过去10年间,xx增加老年人口约1000万,占到了全国的七分之一,增长率达到1.9%,是全国平均水平0.57%的三四倍。人口红利的减小让xx劳动力开始稀缺,成本上升,仍然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难以为继。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户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到20xx年9月底,①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8%,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占比越高;②约11%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6%;③短期资金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④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内部自筹资金(周海蓉,20xx)。从这些统计数据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自己的熟人关系网络,而不是通过社会上的融资机构。

(四)知识产权保护是营商环境中投资环境建设的短板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顶层法律设计方面已与世界接轨,成为专利申请第二大国。20xx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38.2万件,同比增长14.2%。共授权发明专利42.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国家统计局,20xx)。(中国日报网3月22日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1日公布了20xx年全球各国申请注册国际专利的数据;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升至全球第二,更有望三年内赶超美国坐上头把交椅。但是,对知识产权的具体保护已成为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的短板。山寨现象横行,假冒行为屡禁不止,知识产权保护的维权成本过高。如果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必然影响继续发展我国创新经济战略的发展。

(五)企业生死与税负是营商环境中政务环境建设的洼地

企业开业的便利化和企业退出市场的便利化是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简政放权和相关制度推进,企业注册的便利化已经得到全面改善。20xx年我国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国家统计局,20xx)。但企业退出市场机制的便利化仍存在严重不足,成为营商环境建设中政务环境建设的洼地。由于地方政府考虑就业、政绩和社会稳定的原因,破产难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为此,将政府从破产实务中解脱出来,使企业遵循市场规律,适时退出市场至关重要。

企业税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成本。我国企业税负较重,中国的税负水平全球第二,第一是法国。需要实行税收法定化、税收优惠透明化和公平化,适度降低企业相关税率,废除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过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7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牧区。”这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青海省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研判和结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我们要锚定一个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期间,“三农”工作主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继续保持“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思想不松、责任不变、力度不减,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政策连续性。二是持续抓好上下有效衔接政策体系落实,重点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好过渡期机制、政策和工作衔接的计划,细化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扶持措施,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稳定。三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严格落实“2411”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是加强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使用管理,保障支撑有效衔接。分类推进有效衔接。明确重点帮扶县主要是“抓巩固、促衔接”,强化重点帮扶县、试点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帮扶支持。五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聚焦乡村建设,聚焦乡村治理,做好农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强化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以政府为引导的多元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加大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将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建立政府的作用、市场的作用和农民的主体性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考核监督机制、要素保障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表彰奖励机制等。树立借力发展的理念,策划好发展项目,用好社会资本,想方设法动员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共建共享乡村振兴,引导各类治理服务机构聚焦服务乡村;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开展“三乡工程”,继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发挥乡贤力量,激发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明确重点难点,稳步推进。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继续保持财政投入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各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坚持规划先行,突出以县域为重点来推进乡村振兴。聚焦重点,守住两条底线,一个是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二是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需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数字乡村发展等重点任务。建立健全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亟待加快发展的两个引擎。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和人才的振兴,融资难和用地难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两大难题。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根据不同区位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以错位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巩固壮大村集体经济。将产业和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两个最有力举措,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改革主要聚焦农业供给侧,聚焦农村土地制度,聚焦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重点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突破传统村镇结构,打破县域内行政区划和建制界限,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路线,在县域内培育更多具有带动力的新引擎。促进村企、村村抱团发展,创建乡村振兴联合体,探索“并联”“串联”的多种方式联动发展,以中心镇(村)统一整合周边村,以先带后、以强带弱,以户带村,以点连线,以线连片,形成典型引领、串点连线、聚线成面、联片振兴的县域乡村振兴良好格局。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推进乡村振兴的心得体会篇8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8篇

青年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篇

乡村振兴青年心得体会6篇

乡村振兴活动心得体会6篇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00字6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7篇

2023乡村振兴感悟及心得体会5篇

同乡村振兴培训心得体会6篇

县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6篇

大学生乡村振兴心得体会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3380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