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作文大全

民族团结的心得优质6篇

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民族团结的心得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的心得优质6篇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1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正所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不一样的民族虽然有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宗教信仰,但却有着同一个信念: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成为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

周恩来总理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老舍先生也曾说过“大家语言不一样,心但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的团结所感动,无数的名人曾被民族团结的力量所震撼!

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构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可能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少年儿童在建设祖国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潜力也增强了。每一个时代,都有自我的精神象征,每个人都在悄悄的为民族团结贡献出自我的微薄之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默默的放飞着一只和平鸽,全国人民友好团结是每个个人心中最渴望的事。只有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完美;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日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56个民族用不一样的语言,说着一样的话: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永远向前。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抓好学习贯彻落实,用实际行动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共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点燃“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思想之光。梦想是指引方向的灯塔、激扬力量的源泉。伟大梦想是照亮民族复兴未来的火炬。无论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还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抑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像中国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一个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56个民族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伟大的思想引领,那就是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使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不断凝聚14亿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伟大梦想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高扬“党的领导”伟大旗帜,坚守“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大道之行。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唯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实现56个民族的紧密团结,才能凝聚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打铁还需自身硬。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要高扬党的领导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深入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中做好民族工作,铸牢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

坚定“人民幸福”伟大目标,凝聚“民族团结共享复兴荣光”实践之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一句句振聋发聩的声音,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理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坚持民意导向、站稳人民立场、树牢人民满意标尺,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中不断凝聚进行伟大斗争、推动伟大事业的人民力量,使14亿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的工作,我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党性认识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党员,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党性观念,身体力行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各项工作。

在我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也让我感触颇深,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随处可见。我们单位唱响了民族团结之歌,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开的鲜艳无比。

在单位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我和几个汉族同志成了亲戚。几个月来,我们有事长商量,没事多走动,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心,沟通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了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思想困扰,我们相互都感受到了对方的真情实意。

我认为,在新疆,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自己努力把结对认亲工作做好。在结对认亲工作中踏踏实实,坚持做实事好事,树立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

我一定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好好团结、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和结对的“亲戚”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回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与厚爱!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4

今年是自治区第2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学院民族团结教育月的安排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好以“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三爱”的教育活动,学习自治区第25个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有关内容及学院25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活动安排意见精神,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增强了民族大团结的意识。中心以抓学习,求团结,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团结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

通过系统学习使我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学习,学习英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尚情操;学习英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习英雄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学习英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对照检查自己找差距,决心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5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高校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应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环境、课程、保障三个向度持续发力,构建完善互嵌共生、显隐结合、系统联动“三位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有形有感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创造“互嵌共生”的环境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恰合的环境。高校可以通过创造各族大学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条件,扩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范围,建设全面嵌入式、增进共同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环境体系,把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聚在一起。

构建共居结构。稳妥有序地安排同年级同班各族学生混合寝居,不同年级班级学生混合居住,探索分类别、分重点的公寓辅导计划,开展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推动建立各族学生相互包容互嵌、交融和谐的生活结构。

深化共学机制。统筹兼顾入学基础、学习阶段、课程类别等因素,安排各族学生混合组建教学班级,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搭建知识交流平台,探索分层次、分阶段的课程导学计划,推动建立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协作共学的学习模式。

创新共事载体。开展以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导向的多层次多领域科研、文体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共同组织活动、共同参与竞赛、共同完成项目,让各族大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推动各族学生共同团结奋斗向纵深发展。

营造共乐氛围。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引领和调节作用,通过正向引导和人文关怀,以共事促共识,在关怀中成长,不断增强各族学生团结合作的自信感、携手并进的成就感、相互信任欣赏的幸福感,深化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和动力。

建设“显隐结合”的课程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丰富的课程。高校应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通识课程、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网络在线和校园文化等五大课程模块“显隐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探索课程协同育人新模式。

开设通识课程。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讲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知识,提高学生对“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融入思政课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在专业课程中发掘隐含的民族团结因素、将民族团结进步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将民族团结进步知识“软融入”课堂教学,培根铸魂,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融入实践教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建立校际、校地政产学研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合作机制,为各族学生打造交往交流交融的学术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融入网络课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建设。

融入校园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注入校园建筑景观、设计体现中华民族形象的文创产品、创作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挖掘校园文化富矿,着力营造文明和谐、诚信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擦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价值底色,使师生处处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通过校园媒体,全程式、立体化地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不断涵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让大学生成长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提供“系统联动”的保障

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坚实的保障。高校应建设全面系统、多元联动的全过程全要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保障体系。

加强政治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政团学共建、教学科研主导、师生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加强制度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党建思政、教育教学、绩效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全过程,从空间环境、互动交流、认同教育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规范化。

加强人才保障。选优配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队伍,建设以党政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为主体,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育人团队。

加强经费和技术保障。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项经费,强化相关预算管理考核。

加强技术保障。巧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推送兼具思想性和生动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教育内容,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网络教育的黏性。创新网络全媒体教育,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计划,网上网下融合、线上线下联动,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师生之心、践于师生之行。

(作者石亚洲系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李振旭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4-gmi-043]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04月24日第5版

作者:石亚洲 李振旭

民族团结的心得篇6

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共同繁荣新型的民族关系,有别于历代的剥削阶级民族关系,它的实质是努力实现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平等。由于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相对落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为了真正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互助、共同繁荣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缩小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差距,包括适当放宽少数民族高考分数的政策,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扶持和帮助,加速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进一步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民族政策对于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的各民族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成就。列宁认为:除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民族之外,还有许多很弱小和经济十分不发达的民族,民族差别将长期存在,要帮助以前受压迫的民族达到事实上的平等,对少数民族多让步一些,多温和一些,对于历史上由于阶级压迫而造成的差别要用“赎罪”的心态来解决。斯大林也提出了关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毛泽东、周恩来提出来并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平等、民族繁荣的思想。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关系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这种前提下,“遇到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的矛盾时,才能在权衡中统筹兼顾、稳步前进,在平等的社会中提高效率,在有效率的经济中促进平等,使各民族充分实现政治平等又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遇到民族间或民族地区单间竞争与互助问题时,才能使竞争与互助在协调中相互促进,使竞争机制和扶持(少数民族)政策在一段时期并存,让少数民族在竞争浪潮中逐步适应起来,让少数民族在竞争互助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和主要原因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上的落后,不能充分享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给予的各项平等权利,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应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使形式上的平等真正落到实处,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就是一项具体的措施。

二、党在教育方面对民族教育所做的工作。

解放前,民族地方的教育是相当落后的,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地方还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盲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的制约,跟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方面都不足,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比例低。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考生的录取和管理,加强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管理工作。“1952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1956年7月10日发出《教育部通知关于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的通知》,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适当放宽高考录取分数线,并采取同等成绩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的办法,录取了成千上万少数民族大专院校学生。”[4]。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举办民族高等学校,在高等学校举办民族班、民族预科,专门或者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并且可以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办法。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的时候,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解放后由于实行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使少数民族的自由权利和和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近几年来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

近几年,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有时几分之差就可能和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失之交臂。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项目,甚至不惜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重庆市09年出现高考假冒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情况出现后,有的人质疑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有没有必要取消,在网上也展开了讨论,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才公平。”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第三种观点认为:“取消锦上添花的加分,保留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笔者前几年负责学校的招就工作,对国家的招生政策多一些了解,我认为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形式上看是公平的,但不能全面否定高考的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就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具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只有给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加分,才更接近公平,不加分可能会更不公平、更不合理。第二种观点认为加分是高考腐败的根源,是权贵者的乐园。

我认为是不全面的,的确近几年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利用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制假造假,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但国家也在加大查处力度,类似的情况在减少,不能因噎废食。我同意第三种观点,由于地区的差别,学生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发达地区的学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加分机会,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来说会增加新的不公平,比如说“三模三电”的加分、金融高管子女加分,所以我认为这些项目可以取消。对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考生都应该加分包括其中的汉族,其实近几年包括云南、广西等地方的政策也都是这样,居住在经济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城镇少数民族民族享受了较好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可以不加分。一方面可以更大限度地兼顾我们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尽可能的教育公平。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要靠具体的政策执行来保障。高考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正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落实,当然具体的实施还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

四、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则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制定了许多政策,比如加强民族地方的教育投入,建立民族高等院校等等,其中高考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实现民族平等的一项内容,由于涉及广,加之各地的情况不尽一致,在政策的执行上也出现一些偏差。总的情况是一些大城市对散居在其中的少数民族加5-10分投档,在云南等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民族的发展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包括汉族比如云南2011年高考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情况为例:“这些考生可加10分:云南省哈尼族、傣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瑶族、布朗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基诺族、水族、布依族在内地的考生;内地农村户口的彝族、壮族考生;各州(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内地高寒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这些考生可加20分:边疆及执行边疆政策县的少数民族考生;汉族考生(指土生土长或随父母到边疆,户口、上学逆推连续十年以上,现仍在边疆的考生);上述考生,高中阶段在内地上学的相对减少10分” [5]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和内地的白族、纳西族、回族、满族是没有加分的,城镇的彝族、壮族是没有加分的,相反的在边疆县和执行边疆县的少数民族和汉族考生可以加20分。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民族加分的情况是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有的少数民族过去落后,但经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当地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所以享受不了加分政策,但有的民族聚居地方包括边疆汉族在内落后了,所以也同样可以享受加分政策,这也是促使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问题是一个综合发展的问题,但做为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的高考来说,适当的照顾政策是正确的政策取向,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每年都在作调整,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但总的一点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扶持的政策不应该变。

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和中部的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人财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流向了发达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虽然较之以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生的人数比以后有较大增加,但现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8.4%,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校的比例不超过7%,即使这样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是存在差距,所以说制定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必须的。虽然可以加分投档,但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还有一个审定认可的问题,有的也规定了“进大门认,进小门不认”的选专业情况,也给加分政策的执行带来一些问题。

五、结语。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及相关的操作程序,在网络上有的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的现象和不合理现象就否定这项政策,甚至出现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这是非常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要加大力度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让他们在高校里德智体全面发展,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党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的一部分,是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还不能简单的取消这一政策,只有当各民族间的差距真正消失后才能取消。单纯地片面强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行“裸考”,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民族”、“宗教”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政治、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前苏联的解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用好执行好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民族平等的政策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国家的统一稳定、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民族团结与教育工作计划7篇

2024年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总结7篇

2023年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计划5篇

局民族团结工作总结优秀7篇

2023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7篇

局民族团结工作总结5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8篇

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总结5篇

2023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参考5篇

2023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稿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5101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