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对作文不会生疏吧,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多多审题,下面是丫丫文章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正月的事作文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正月的事作文篇1
塔子山公园在我的记忆里几乎快被遗忘了,可是今天它又重现在我的脑海中了。是什么原因让塔子山公园又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原来是第45届熊猫灯会开幕了!
妈妈说第45届灯会在塔子山公园举办,听了这个消息后,我就死缠着妈妈要去看灯会。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带我去。
一进门,眼前就出现一座用绸布做成的宫殿,一排米老鼠在宫殿门前立着。居然没有灯亮!那些扎成了景物虽然十分好看,但是没有灯光,仍然冷清。
一路上看见了很多的灯。由于天渐渐了,那些用绸布扎成的景物我越看就越觉得冷清,于是干脆不看了。我们来到一条巨大的龙前旁边时,四处的灯唿地全亮了。那条龙全身也发出红光。那条龙可真大啊!光龙头就有二十多米高。它的眼睛在动,嘴也在活动,那条龙活灵活现的,好像随时要腾飞上天,吞云吐雾一般。
还有那机械灯展芝麻官,它展示出芝麻官在审理案件时候的样子。只见他戴着一顶乌纱帽,手持一把扇子,在堂中来回踱步。两边的衙役挥舞着水火棍,一副随时要拷打犯人的样子。两名老百姓一个跪在堂前,一个站在堂前。这些场景真是逼真极了。
?水漫金山》这个故事也被搬到了灯展上。白娘子和小青坐在船上,法海在寺庙里念经。白娘子的身边有许多的虾兵蟹将,看来是来攻打寺庙的。法海的身边有许多法师和拿着棍棒的和尚。本来白娘子已经是善良的妖精了,但是法海却坚信人妖不能共存。所以白娘子只好用武力来夺许仙。这灯景运用了许多灯光,一闪一闪的,让那些人物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再加上水中的倒影和灯光交相辉映,十分好看。
我们还看了一组三国故事的灯和以世界著名景点为内容的灯,都很好看。
这次赏灯让我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它让我了解了历史上知识和一些美丽的传说。我希望46届灯展会办得更好。
正月的事作文篇2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正月的事作文篇3
正月十五去看花灯的人真多,当然也包括我和爸爸妈妈。
来公园看花灯的人还真不少,有些是一家人来看的,有些是和朋友来看的,也有些人是独自一人来的`……路的两旁都挂起了红灯笼,指引我们往前走,似乎后面有好灯在等着我们。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金碧辉煌”的羊灯,羊的手里拿着写有“羊年大吉”的一张纸。在黑夜中,这个羊灯显得无比生动。
“宝贝,你站在灯那儿,老爸给你拍一张。”爸爸说。
我高兴地跑了过去,心想:我就等你这句话!嘿嘿!
“一切ok。宝贝,快来看看你爸我的拍照技术!”爸爸自信满满地说。我打开手机相册一看,顿时傻眼了,照片上的羊灯拍的很好,可我却连脸都看不清。我十分生气,明明主人公是我,爸爸竟然把我拍成这样,把羊灯拍那么好!而毫不知情的老爸还在一旁得瑟:“怎么样,不错吧?”听到这话,我火冒三丈:“这也叫好,都把我拍成‘黑脸婆’了!”说完,我把照片给爸爸看。
爸爸看了立马承认“错误”了。
“宝贝,快看那儿!好漂亮的花灯!”妈妈指给我看。我急忙跑过去,把拍照的事早抛到九天云霄了。妈妈果然没有说错,这个花灯真的很好看。这是一个鲤鱼灯,有五条鲤鱼,灯在水的中央。鲤鱼的旁边还有荷花,5条鲤鱼都有各种不同的姿态,中间这条面对着人们;后面最小的那条跳跃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禹治水”,大禹站在船上,手里拿着桨,周围是汹涌澎湃的大海。看了这个花灯,仿佛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在我面前呈现,真是栩栩如生,唯妙唯肖!
这次的花灯真令人难忘!
正月的事作文篇4
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不是因为可以看花灯,也不是因为可以猜灯谜,而是因为这一天,妈妈会亲手做汤圆。妈妈做的汤圆是我的最爱。
记得那年,元宵节前一天,我就缠着妈妈要吃汤圆,妈妈拗不过,只好动手做了起来,为了多吃点儿汤圆,我连午饭都没吃,就等着晚上能放开肚皮,吃个痛快。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妈妈端来一大碗热腾腾的汤圆,瞧着碗里那圆圆的“小脑袋”,雪白的“皮肤”……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赶紧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小脑袋”正要往嘴里送,突然,汤圆的皮破了,流出了黑黑的芝麻。我咽了一口口水,赶快拿来汤匙舀起一个汤圆,送到嘴边一口咬下去,芝麻顿时喷射而出,满口香甜。不过,真的很烫!那烫更能体现芝麻的浓香。我撸起袖子,索性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烫得我挤眉弄眼,不时地张着嘴哈气,不一会儿,就将满满一碗汤圆吃了个干净。我舔舔嘴唇,真想再来一碗,可是圆鼓鼓的肚皮告诉我:这里实在装不下了。我只好擦擦额头细密的汗珠,放弃了这个念头。
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我也几乎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汤圆了。又是一年元宵节,妈妈将我带到她打工的城市里,晚上,爸爸妈妈请我去一家小店里吃汤圆。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一口咬下去,发现这汤圆皮也太厚了,芝麻也少得可怜。于是我又想小时候,妈妈亲手为我做的汤圆,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唉!何时才能吃到妈妈做的汤圆呢?
正月的事作文篇5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这是宋代诗人姜白石写的一首关于元宵节的一首诗——诗曰。这首诗讲的是关于元宵佳节的。
每逢正月十五来临时,我们都要过元宵节。而且每到元宵节全家都会热热闹闹的。而且如果要按中国民间的传统来说,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我们每家都要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要出门赏月、放烟花、猜灯谜、吃元宵……
到了晚上,我和父亲一起出门观赏五彩缤纷的烟花。“父亲,快看啊,那是我最喜欢的烟花——流星雨。流星雨在空中绽放的时候的颜色是白色的,从地上点起来的时候,它会立刻飞上天,绽放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漂亮极了!当它绽放完的时候,你会看到天上会有一颗颗流星从天而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真的流星呢!在元宵节里,吃元宵也是重要的一项。我们一家人一边吃热乎乎的汤圆,一边观看精彩的“2021元宵喜乐会”。父亲买了很多种不同口味的元宵——有巧克力味的、荔枝味的、豆沙味的、哈密瓜味的、黑芝麻味的……在这里面,我的最爱是黑芝麻味的,所以我一口气吃了半盘黑芝麻味的的元宵……
俗话说,元宵节是新年的尾巴,元霄节过了,春节就彻底的结束了,在新年的最后一天,我一定要玩个痛快!
最后,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正月的事作文篇6
大家一定看过灯会吧!但是今年的灯会比起往年,更有它自己的特色!现在我就带你们去看看!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像往年一样,回绵阳过春节,我坐在车上兴致勃勃地哼着歌,不一会儿,绵阳就到了。我赶紧跑回家,大喊了一声:“大家好!”就跑去偷吃饭桌上琳琅满目的东西。
大年初一,我们一大家子就出发去绵阳人民公园看灯会了。灯会可真漂亮啊!大门的两旁就有两个红灯笼,上面写着:
欢迎来到绵阳灯会!大门上也被装饰的五花八门。进了大门,“哇!”五颜六色的灯光把公园照耀得格外漂亮。公园的正中间有一个大喷泉,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灯,喷泉的中间是一个大红色的大灯笼,灯笼上面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公园的两边也有很多好看的灯,有白雪公主、有一个女孩和男孩、还有一颗中国心。里面不仅有这些,最跟往年不同的是,公园里还有5·12大地震的照片,这次地震也让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命。我想起这些,心里又说不出的痛苦。向里面走,有一座漂亮的灯塔,过道上,人山人海,但是也有灯。有乖巧的五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有吉祥的十二生肖,还有一艘火箭……灯会上不仅有看的,吃的喝的玩的也样样齐全,要什么有什么。
另外,我还看见有人在放孔明灯呢!我从来没有看过,我还了解到孔明灯是怎样放的,先把孔明灯里的一块蜡点燃,然后让热空气把它填满,当你感觉它要飘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放手了,他就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了。
公园里还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三条船,一条是龙船,一条是凤船,还有一条船上坐着七仙女,它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魅力,互相媲美!漂亮极了!
灯会上真有趣啊,什么都有,而且还可以看到放孔明灯,了解很多知识,明年我一定还要来看灯会!
正月的事作文篇7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xx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作文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正月的事作文篇8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了元宵节,盼到了个热闹的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元宵节。
我们吃过晚饭,来到休闲广场,欣赏休闲广场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夜景;观赏壮观的大场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表演。从步行街到广场的一路上,这里全部都灯火通明,美丽极了。在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闪又一闪,像眨着神秘眼睛的星星。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在十万盏灯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充满了希望的树。在广场的入口处还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为元宵节增加了色彩。这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广场雄伟的建筑物,照耀着每一个人民的笑脸,使人心中感到亲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进休闲广场,又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变成人的海洋。这里的人群再加上灯光,壮观得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这里人声鼎沸,美丽的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节目开始了,首先是秧鼓队的上场,她们用双手创作了一段有节奏的秧鼓,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美好极了。接着是八队跳摆手舞的表演者一拥而上,顿时填满了整个场面。她们动作优美,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后是放礼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礼花朵朵绽放,然后就星星点点地向大地扑来,好似一些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