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1、谁能说出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
2、亿以内的数位是怎样分级的?
3、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32680 145800 5205000
(要求:说出万级和个级上各有什么数,分别读作什么,然后再合起来读)
1、学生说出计数单位和相对应的数位。
2、学生说出个级和万级。
3、学生读数:
32680读作三万二千六百八十
145800读作十四万五千八百
5205000读作五百二十万五千
了解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1、投影出示:分别说出下面每个数中的2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
72650 5624500 2845000
2、说出下列各数是由几个千万、百万、十万、万组成的。567000 7035000
40080000 30200000
1、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72650中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5624500中2在万位上,表示2个万;
2845000中2在百万位上,表示2个百万。
2、学生讨论回答。
巩固练习
1、小黑板出示:读出下列各数
4050000 90083000 38000400
2、投影出示:
(1)56850549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从左往右起,5分别表示( )请读出万级上的数。
(2)在54后添( )个0,这个数是五十四万。在63后添( )个0,这个数是六千三百万。要把12345变成一千二百三十四万,应该( )。在9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是九百万零六。
3、游戏:用0、1、3、5、7组成四个不同的'五位数,再读出来。
1、学生先分级再读数。
405 0000
9008 3000
3800 0400
2、学生先分小组回答然后全班交流。
3、同桌两人组成数,另一人读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策略”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办法。”
生2:“列表。”
师:“这里的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方法、手段。”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很多同学都踊跃报了名(展示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报名情况),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信息,让人很容易看出各个项目都有谁参加了?”
生:“可以列表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后的结果)。
师:“现在看起来怎么样?”
生:“更加清楚,更有条理。“
师:“列表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对一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今天我们来看看列表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帮助。”
二、新授
1、出示场景图
师:“这一天,几位小朋友来到文具店,他们要买一种笔记本(呈现教学情景: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我买了5本;白菜老师:小华用了多少元?小军用42元能卖多少本?)”
师:“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买了5本不知道用了多少钱;小军用42元求能卖多少本?”师:“怎样摘录这些信息?”(学生说,老师用文字简要摘录数学信息: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小军:42元?本)
师:“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使这些信息更有条理?(确定用列表整理)”
生:“可以列表。”
师:“同桌商量这个表可以怎样列。”
学生自己列表整理信息。
2、展示整理的结果,探讨怎样列表更合理。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是这样整理的: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42元?本
师:“这个表格能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吗?”
生:“可以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
师:“大家对这个表格有什么意见?”
生1:“把小军那一栏的‘42元和’‘?本’的位置交换;”
生2:“在第二列中加一条竖线把整个表格分为三列。”师:“列表格要注意分类和对应。”
3、比较。
师:“认真阅读整理好的表格,表格和文字叙述相比,你觉得用表格整理怎样?”
生:“表格整理更家简洁清楚。”
师:“要解决小华用了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
生1:“‘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用6乘5等于30元。”
生2:“‘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利用这个结果解答后面的问题;或者从问题入手:‘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师:“同学们都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表格里列
上小明的信息吗?作用是什么?”
生:“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一本的价钱,才能求后面的问题。”
5、学生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然后集体评价。
6、提取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师:“我们题目的数量关系提取出来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
3本→18元
5本→ ( )元
( )本→42元
填一填,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左边是3、5、7,一个比一个多2本;右边是18、30、42,一个比一个多12元。”师:“为什么右边会一个比一个多12元?”
生:“左边每一次多2个6元,所以右边每次多12元。”
生:“本数越多,对应的总价越多。”
生:??
7、小结:
师:“回顾整个解题的过程,说说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生1:“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整理信息。”
生2:“帮助我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生3:“有利于我们检查。”
三、练习。
1、展示想想做做1的情景:(6本字典高1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这一摞的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师:“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列表整理这些信息,并列式解答。”
(展示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结果和解答的算式,请几个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肯定学生能正确列表和解答。)
2、这一天,老师来到了体育用品店,(出示想想做做2的情景:足球每个56元,篮球每个48元。老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一个排球多少钱?都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
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这里的信息真多,怎么办?”
生:“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
师:“先列表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并结合表格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带的钱刚好能买6个足球,也刚好能买8个排球。”
师:“结合表格,哪些条件可以求老师带了多少钱?”
生:“每个足球56元,买6个。”
师:“要求‘一个排球多少钱?’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师:“‘可以买多少个篮球?’又可以怎样想?”
列式解答,集体评价。
四、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解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先求一本?元3本→18元
18÷3=6(元) 1 8÷3×5=30(元)5本→( 30)元
6×5=30(元) 42÷(18÷3)=7(元)5本→( 30)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垂线画法的实际应用,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画几何图形的基本技能。作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画长方形,还要让学生从长方形的特征出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注重学生对长方形本质特征的探究。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
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试画并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然后归纳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出长方形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画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然后画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
学生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引入新课
1.复习。
师: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一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法与步骤)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预设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揭题。
师: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中的题目要求,并让学生完成对话框中的内容。
(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动手画长方形。
(3)回顾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①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②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都是8厘米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③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4)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5)学生在练习本上画长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6)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2.探究画正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让学生独立尝试画正方形。
(2)提问: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正方形。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画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第9单元总复习
第5课时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页第4题、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对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思维的灵敏性,培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在课堂上,我始终起到的是组织、引导的作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教学的形式归于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p51》
教学目标:1、经过探索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写出有规律的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 具:多媒体设备,速塑纸
教学过程:如下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时间设计
一、复习旧知、提出思考
回顾总结一位、两位、三位数与一位、两位数的乘法都是:因数×因数=积。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改变了,那么它的积会改变吗?又是怎么变?
跟随老师思路回忆 、思考。
通过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2min
二、探究得新知
一、ppt展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几个算式的规律
1、(1)6×2=
(2)6×20=
(3)6×200=
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
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
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乘100)
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先口算,再让学生自主观察得到发现规律(下题同上)
2、(1)20×4=
(2)10×4=
(3) 5×4=
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
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
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除以4)
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二、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发现进行验证
先用今天的规律填空,再列竖式验算。
(1)26×24= (2)17×6=
26×12= 17×12=
26×6= 17×24=
跟随老师的思路,口算简单的算式,并认真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跟着老师的要求对规律进行验证。
通过自主口算和发现,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这是这次教学的关键环节。另外,让学生验证规律,可以让学生清楚运用规律所得的结果和列竖式笔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并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规律解决更简单方便
15min
三、巩固训练、加强理解
ppt演示例题做题要求
25 × 4 = 100
不变 ×2 ×2
25 × 8 = 200
针对练习:
1、(基础练习)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基础练习)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积就乘5.
(2)两数相乘,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就( ).(3)18×25=450,第一个因数缩小2倍,第二个因数不变,这时积是( )。
(4)两数相乘,积是3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这时积是( )。
3、(巩固练习)先找规律再填空
125×4= 48×15=
125×8= 24×15=
125×12= 12×15=
125×16= 6×15=
125×28= 18×15=
4、综合练习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知识拓展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学生要认真听课,用心思考问题,在未给出解题步骤前自行探讨解题过程,再根据与教师的解题步骤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通过做题,得出做题步骤规律,总结解题经验,巩固新知识,从而达到随学随记得效果
20min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相关课后习题
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62÷31 720÷80 84÷42
12×5 25×8 75÷15
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
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
□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