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方案大全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篇

教案的评估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仔细思考,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准备

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

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

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2.展示学生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25%=1/432人

围棋班比围棋班25%

航模班

二、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

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评价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4、班内交流

方法一:7-5.6=1.4(吨)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三、试一试

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

2、几成是什么意思?

※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61-2.25)2.25

=0.362.25

=0.16

=16%

四、练一练

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

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

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理解几成的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小黑板、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测试百米跑步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整理和练习。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面的条件,说说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个。

(2)一堆黄沙运走了30车后还剩下16吨。

(3)一条围巾的价钱比一副手套价钱的2倍多25元。

2、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学校舞蹈队有x人,歌咏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歌咏队有( )人;舞蹈队和歌咏队一共有( )人,歌咏队比舞蹈队多( )人。

(2)踢毽的和跳绳的每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组,跳绳的有8组。踢毽的有( )人,跳绳的有( )人;踢毽的比跳绳的少( )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 )人。

三、练习与应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积275cm。 (2)长方形周长9m。

第(1)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第(2)小题

先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交流时师随机板书不同的方程,并让学生说清列方程的依据。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x+1.5×2=9 (x+1.5)×2=9 x+1.5=9÷2

问:这几个方程哪些你会解了?请你说说应怎样解?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注意个别辅导。)

交流完后,让学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理解的方程来解。

指名3位学生分别板演。再集体交流。

2、第6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3、第8题

猎豹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大约是一名优秀短跑运动员百米赛跑速度的3倍,大约比这名运动员每秒多跑20米。这名运动员每秒大约跑多少米?这只猎豹呢?

先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体育课上测试百米跑步时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多少米?

再让学生解答问题,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想。

四、思考题

盒子里装有同样数量的红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个红球和4个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原来有红球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来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有10个”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明“取出的红球比白球多10个”。

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时说说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的。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篇4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学生人数的比来分橘子比较合理,将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节课,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探讨中来。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励他们实际分配,并做好分配的记录,使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有了上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进行分配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探究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组织他们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信息。(课件出示)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问题。

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3、讨论分配方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分法。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预设

生1:可以每个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而根据两个班人数的比3∶2来分比较合理。

4、引入课题。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分析推导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组交流后学生动手分配。

引导学生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2、记录分配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基础。

3、各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

引导学生不断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4、在这次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是3∶2)

设计意图: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巩固了化简比的内容。另外,学生不断地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展开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5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作文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多彩的活动作文8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500字6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优质8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参考8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8篇

六年级上册作文有你真好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720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