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规划可以帮助教师避免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个性化教育需要我们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丫丫文章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荷花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荷花教案篇1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我赏花的陶醉,感受想象带来的荷花美。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1、导入:
师:作者一走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赶紧向荷花池跑去。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荷花吧。
2、生:自由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描写荷花的句子,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样子的荷花?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部
师:出示这句话,齐读这句话。
引导生说话:我看到了的白荷花,我觉得。
是呀,仅仅一句话但是给我们展示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美丽的荷花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称赞一下它吧(生齐读句子)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也来说一说话呢?
生:大课间,有的同学有的同学有的同学(师评价:你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大课间的景象。)
3、读第二自然段,你还看见了荷花池中的什么画面呢?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出使句子,引导: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荷叶多,荷叶绿。
生:美丽的白荷花加上又多又绿的大荷叶的'衬托,整个荷花池真是美不胜收呀。
齐读句子:荷叶
师:引导:白荷花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读句子体会,白荷花很有活力:冒出来,指名朗读。
师小结:多美的荷花池呀,荷叶又多又绿,荷花千姿百态,充满活力,让我们再次来欣赏一下吧!齐读第二小节。
4、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站在荷花池边,但是老师给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些荷花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图片欣赏。
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
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这么多的荷花,,看看这一朵,看看那朵。
真像一幅活的画,我不禁想问:是谁给我们带来了这幅美景?
生:是大自然。
师:是呀。大自然真了不起,它无时不刻在为我们画出一幅幅活的画。如今这池美丽的荷花不正是它的杰作嘛!让我们一起来称赞一下它吧。
生:如果。
三、感受想象中的意境美,更是体现荷花美的另一种方式。
师:站在这美丽的荷花池边,许久许久,欣赏着一池的荷花。渐渐的,渐渐的,你感受到了。
生:高兴、快乐。
师:那么作者呢?齐读第四小节。
生:我突然觉得。
师:引导:你觉得作者到底怎么了?
生:他陶醉了,着迷了。
师:是呀,因为舞蹈太美了,我也想跳;音乐太美了,我也想唱;而此时荷花太美了,所以我也想做一朵荷花。
当风吹来,我动起来时很美,因为(齐读)
当风停后,我静静站立时,更快乐,因为(齐读)
师:我着迷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
四、知识积累。
作者用通过描写和想象的方式,充分地给我们介绍了荷花的美,而荷花自古代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出示荷花的诗句,朗读积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12课四、五两题。
六、板书设计:
12、荷花
有的
冒有的千姿百态
(多、美)有的
荷花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池荷花怎么样?这池荷花在什么地方?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荷花的叶子和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图画上除了荷花,还画了哪些景物?看了这幅荷花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上有的,哪些是没有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荷花的?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荷花教案篇3
【设计理念】
“美”是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真实体现,也是人对大自然情意的自然流露。
?荷花》一课以优美的语言赞扬了大自然的景物──荷花的美。本文教学时旨在以读为主,“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感知美,细读品味欣赏美,情感升华想象美,课外拓展延伸美。以达到“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阅读优秀诗文语感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并能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宋代周敦颐写过这样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意思是说从淤泥里出来不被污染,用清水洗过,它粉得似霞,白得如雪,美丽极了,但它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你们猜猜这是在赞美哪种植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把课题齐读一遍。预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举手。那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自由读读这些生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文,读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美)
2、学生交流感受。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内容,看看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三、细读品味,欣赏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荷花的?
2、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出来的'?形容一个人的心情很急切的,除了用急迫以外,还可以用什么词。你能把作者这种急迫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他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看到荷花呢?
(板书:香)
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作者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有是什么样的呢?
1、小声地读这一段,把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记号。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出示第二自然段,读读这几句话,你认为哪个句子美,把你的原因说给大家听听。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5、美读课文。
6、欣赏荷花池美景。
学习第三自然:
1、自由读文,看看谁在真心诚意地夸奖荷花。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呢?
3、在文中找出赞美大自然的句子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想象美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配乐读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自由读文,师生配合读。
3、联系课文内容发挥想象。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这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2、师小结。
五、课外拓展,延伸美
1、学完这一课,你想对荷花说点什么?
2、你准备给自己设计哪些作业?
【板书设计】
荷 花
荷叶: 多 大 圆
美
荷花: 香 冒 姿势
荷花教案篇4
【设计理念】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呢?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课时目标】
1、集思广益,多形式学习课文生字,重点理解:花骨朵、莲蓬、姿势、翩翩起舞和挨挨挤挤。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重点学习第2段。
3、反复诵读,感悟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
有层次的读,学习第2段,感悟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诵读课文有思维,有创新。
【教学过程】
一、说荷花,引课题
1、用一个词形容看到过的荷花。
2、看荷花图片,再说说亲眼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
3、边看图边穿插学习词语:花骨朵、莲蓬、姿势和翩翩起舞。
二、读荷花,初感知
1、提出主题:作者是 看荷花的,从哪一段发现的?
2、由学生发挥,相机诵读课文:
如从第一段中发现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
⑴ 引导第一段:两人读。
概括:闻到荷香。
如从第二段中发现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荷花。
⑵ 引导第二段:比赛读。
概括:观察形状。
如从第三段中发现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⑶ 引导第三段:榜样读。
概括:欣赏姿势。
如从第四段中发现作者出神地看荷花。
⑷ 引导第四段:示范读。
概括:想象情景。
如从第四段中发现作者入迷地看荷花。
⑸ 引导第五段:集体读。
概括:回到现实。
3、整理课文脉络。
三、再读荷花,感悟荷花的美
1、读第2段,说说哪个词或哪个句你特别喜欢,为什么?
2、挨挨挤挤:动作理解。请学生一个个来“挨挨挤挤”,形象感知荷叶很茂盛,荷花长得好。
3、重点感悟: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看图,读原句子)
说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长出来。
(再读句子)
说说: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长出来,它们仿佛想。
动作演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请学生冒出各种姿势)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4、美美第读这一段,并由比赛选出“朗读红花奖”和“朗读绿叶奖”。
四、再看荷花,表真情
1、再看荷花图,说说荷花。
2、诵读自己的心声。
5、自评互评。
荷花教案篇5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己对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赏能力,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高对画的兴趣,了解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
荷花教案篇6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
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
⑴ 助比较区别。
⑵ 借助想象展开。
⑶ 借助语言媒介。
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⑴ 课件展示:
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⑵ 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
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⑵ 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 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
“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
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 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