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自己的心得写得优秀,一定要认真梳理好思路,写心得中大家都能抒发个人的内心想法,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中国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1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位外国记者斯诺所写,他客观详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不仅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这是一部把中国介绍给全世界的书。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挥向人民,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大局,这个人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
党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过很大的损失。新的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领导们的智慧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只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击退,在无数人流血牺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逐渐壮大,在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了,这是一个代表人民群众的政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知道: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经历的苦难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过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而我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近9年时光,这9年里,学习工作始终都未离开一个“农”字,也未离开过党的关怀,在“农味”相伴中,不断体悟着“党味”,于“农”中与“党”相融,个人也在不断成长。
初见,农业学校的党员“战士”激起强烈入党愿望。
2010年9月,作为新生,我来到了第一志愿填报的四川农业大学。初入学校,新生都得了解学校的建校史,放弃国外丰厚待遇回国专注于水稻研究的杨开渠先生、一生为农的周开达院士、立志于振兴中国养殖业的杨凤教授,还有学校里不断推出农业方面新成果的专家教授们,他们终其一生都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专注于研究水稻、玉米、小麦、养殖等民生产业,只为让中国人民充实“菜篮子”,过上“好日子”。看到他们,我坚定了入党意愿,于大一军训过后便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大二时期经组织推荐和考察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既学“农”,使命便是强“农”、兴“农”、助“农”,入党后,我继续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在大二暑期社会实践中还前往家乡不远一处苗族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支农活动,为农村孩子开阔视野,为当地群众带去了所学之种养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锤炼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之本领;同时,还积极竞选党支部委员和团干部,成为了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小班团支部书记,在这当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既服务好同学,又在组织开展各项党团活动中感悟不一样的“党味”。
再见,农村群众的“致富路”成为了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2014年6月,大学毕业,学“农”之人,要到农村地区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是毕业之际最多的想法。那时,多种选择摆在眼前,成都市定向招聘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了最终的去处,在县团委的带领下,来到了成都最西边的一处山区乡镇,开启了新的征程。初到之时,四周环绕的大山,蝉叫虫鸣的夜晚,还有入户走访时群众的热情,让我充满了为当地群众干点实事的激情。那时,随着村支部书记和村干部们走遍了村上的山山水水,村上群众以种植药材为主,我便在工作之余学习中药材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以便在群众中间能说上几句实在话;群众来访时,村两委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村党支部开展的各类组织生活,群众活动,我也积极参加,同村党支部一同努力让本地“特色变特产”,“青山变金山”,思考和探索本地群众走向致富的路子。村官一年时光,有苦有甜,更多的是更加坚定了为“农”为民服务的信念,在那些日子里所品悟到的,都是与学校里完全不一样的“党味”。
归程,农业大县给予的“乡愁”让我继续与“农”齐头并进。
出门在外,家乡始终是一份眷恋。2015年9月,我考入了家乡所在县城的畜牧水产局,组织关系也转到了局机关党支部。继续与“农”打着交道,继续守着那份强“农”、兴“农”、助“农”的初心和使命,在下派基层兽医站锻炼时,坚守岗位,驻屠宰场通宵检疫时绝不不放过任何一头“问题猪”,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动物卫生监督所、政策法规股、局办公室工作之际,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提升自我,努力争做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勤务员”。2019年3月,机构改革让我成为了县农业农村局的一员,具体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依然是与“农”为伴。要实现乡村振兴,肩上的担子更重,作为“三农”工作队伍中的一名党员,我必须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做实每一件事,奋力为“农味”贡献更多积极力量,让“党味”更加浓厚。
今年是我的9岁“政治生日”,这中间有“农味”相伴,更有“党味”长存。相信在“党味”之下,“农味”也将越来越香、越来越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必将会早日实现。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3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温泉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途径,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开幕式万众瞩目、精彩绝伦,亮点纷呈、美轮美奂,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了“生命的绽放”,展示着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4号晚上也特意蹲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除了震撼,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位盲人运动员点火的时刻,当听见台下的观众为他加油助威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诉身边的孩子,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身体残缺,但并不会成为他们追求体育快乐的障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哈日布呼镇机关干部李文婷说。
安格里格镇宣传办干部古丽毕亚激动地说:“今日收听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幕式场面恢弘壮大,令人感动。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展现了残疾人的故事。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残健融合理念,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村民阿丽说:“我全程了观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会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重大意义。相信今后残疾人体育运动将进入社会大众舆论视野,从而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温泉县聋哑残疾运动员阿依开吾沙尔·地力木拉提虽然说不了话,听不到声音,但是看到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激动不已,用手语和书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冬残奥会的祝福:“我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我会写,冬残奥会开幕了,我非常喜欢运动,高位截瘫11年邵阳城步女孩杨淑婷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全场观众高喊加油,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残奥会的意义应该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教会我们怎样打败生活,战胜困难,中国冬残会健儿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为祖国争光!”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4
梦想是人类奋进的动力,梦想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前提。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梦想,那么,如何实现这个“中国梦”?答案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梦”里也有你我的梦!作为年轻基层干部来讲,只有心系群众、勤廉服务,把“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梦中去,才能让“中国梦”成为现实。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是帆与船的关系:鱼儿怎能离得开水,航船怎能少得了帆?因此,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做到“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只有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工作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才会不断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甘愿为老百姓牺牲一切,那就是最大的英雄!革命年代,英雄辈出。和平时期,同样不乏英雄。事实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心系群众,坚持为民谋福利,他不辞劳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就是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支部书记张喜忠。十多年前,白马山村民饮水难、行路难,“吃饭靠开荒,用钱靠砍树”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贫困现状,张书记结合当地实际,带领村干部引导农民发展茶园基地,并积极探索产业经营模式,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产业发展起来后,张书记完全可以利用个人的人脉关系,自己收购鲜叶做生意,每年赚个十几万是没有问题的,也犯不了什么错,而且还可以堂而皇之的说是帮群众销茶叶。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这样下去群众永远得不到实惠,最终还会导致产业恶性循环,毁掉一个产业。很多人都觉得张书记很傻,但他却为这种傻感到荣耀和自豪。张书记说:“作为干部,自己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是我最大的满足。”如今的白马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宽裕、社会稳定、民风淳朴、村容整洁。
实干兴邦,作为基层干部,虽然实干的是一些小事,却托起了百姓的“中国梦”,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实现干部与群众间的良性互动,造福了一方百姓。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有幸在基层锻炼、学习,有幸站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既代表了一份荣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责任。面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我们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严于律己,存正气,禁贪欲。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一个识大体、顾大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勇敢承担起基层赋予的重托。
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党的事业就将更加灿烂,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和谐美好。就让我们从眼前的小事做起,从最底层的岗位做起,带着对老百姓那份最朴实的情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抢抓机遇,团结拼博,以敢为人先的豪情、敢争第一的气魄、敢于担当的作风,努力开创张湾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让青春在基层中编织“中国梦”,让青春在基层中彰显张湾情!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5
每年的《感动中国》都是含着热泪看完,今年亦是如此。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的责任和担当,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朱老师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夫妻俩无怨无悔,不畏艰难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最让我感动是最孝女儿朱晓晖、同桌妈妈陶艳波的温暖亲情。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弥漫性脑梗塞,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能力。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朱晓晖辞掉了在报社的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不但卖了房还欠下一身债务。因为不堪重负,朱晓晖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她。朱氏父女在社区的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2年。朱晓晖曾是一位有才气的诗人,诗歌在全国获得过很多奖。父亲生病前,她喜爱读诗、写诗;而现在她看得更多的是医学护理和养生方面的书籍。老人患病后落下了瘫痪的毛病,腿脚不便,大小便也不能控制。朱晓晖几乎每天都要给他擦洗身体。在她的细心照料下,老人卧床12年都没有得过褥疮。但常年的操劳,使得才41岁的她早已满头白发。
维持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老人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父亲治病的开销不能省,朱晓晖就只能去市场里捡人们不要的菜给父亲吃,自己则用咸菜就着米饭度日。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朱晓晖一直努力让父亲生活的更舒适些。老人因为心疼女儿,常常痛哭。除了每天照顾父亲的起居外,朱晓晖在周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三四个“债主”的孩子补习。对于别人的帮助,朱晓晖感恩在心,她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把爱和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杨乃彬是一个命运不佳的孩子,在小时候得了一种病,因发烧导致耳膜出血,从而丧失了他的听说功能但是,他却有一个永不会放弃他的妈妈陶艳波,她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孩子的先天残疾。陶艳波到北京学习唇语,教孩子说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杨乃彬叫“妈妈”,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陶艳波从头至尾没有产生放弃念头一次,一直耐心教导。老天被陶艳波打动了,最终杨乃彬学会了说话,只不过有些吐字不清。看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了母爱的执着、忘我。就在这时,陶艳波做出了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行动,让杨乃彬上正常学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辞职陪学。难道这不正是母爱无私的体现吗?在陶艳波的努力指导下,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与儿子同桌、陪读16年。遇到难题,陶艳波总是在心里想:自己不会儿子就更不会。有时为了一道难题,陶艳波要绞尽脑汁想一晚上,然后给孩子讲。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闯过一道道难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世间伟大的母亲陶艳波而流,为她喝彩,她是母亲中的典范,她的母爱是世间最亮的一座灯塔,照亮天下所有的母亲。有许多人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还有人要给这个奇迹起名,有人说是“自强不息的杨乃彬”,有人说是“母爱的光辉”,而我却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到此,我对亲情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亲的决心。
对于这些获奖人物,总是心生敬佩。除了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朱敏才 孙丽娜,十三年相守,守护父亲的朱晓晖,同桌妈妈陶艳波,还有有十月出塞,大器初成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有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的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但他们的事迹却感动着每个人的灵魂,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陶冶每个人的情操。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美。所以,那些感动祖国母亲的人无处不在,正因为有这些人,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强大。
读中国的心得体会篇6
1937年10月,斯诺编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出版,即刻轰动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了解到:在中国,炽热的民魂在悄然觉醒。他们首次了解到在无形之中,一颗闪耀的红星已照耀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斯诺在中国的游历,由衷感受到红色中国的炽热民魂,最终写下了这个不朽名著。
我无法想象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是怎样一副黑暗凌乱的场面,更无法想象红色中国在这般境界时如何崛起的。但当我合上《红星照耀中国》时,它用春水般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了我――中国的民魂已悄然觉醒,黑暗即将被冲破。有了民魂,毛泽东能率领农民军起义,并在之后建立红军;有了民魂,各地百姓涉险给予共产党力所能及的援助;有了民魂,红军面对兵强马壮的国民党四次全力“围剿”能屡屡大捷;有了民魂,红军面对万里长征坦然不惧,坚定走到最后。民魂的发扬,奠定了共产党的胜利,他们终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苏区。全书最后,蒋介石被逮,不得不受制于共产党,第五次“围剿”终于被红军夺得了胜利。是何种力量奠定了红军坚定作战,终得胜利?是的,就是那炽热的民魂。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红星一直在照耀中国,它定将更加辉煌。我们身兼重担,定要勤奋治学,奠定祖国未来的璀璨光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