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章网 >方案大全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模板5篇

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教学节奏,教案应该明确课程目标,以便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教学,以下是丫丫文章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模板5篇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篇1

教学目的

认识“图、梨”等八个生字;会写“波、浪”两个生字。

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感悟到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更美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

课件(包括生字、词以及句子练习)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课文中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

2.读完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课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美丽的秋天来啦,想想该怎么读?

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不过得先过生字关。

3.熟悉生字(课件展示)。

图-图画梨-梨树笼-灯笼

浪-波浪(见过大海的波浪吗?是什么样子的?)

粱-高粱燃-燃烧颊-脸颊(摸摸自己的脸颊)

勤劳-(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勤劳的?)

4.书中有一句话把这里的好多词都装进去了(出示课文第二句)。

(1)指名读。猜猜秋姑娘带来了什么本物?

(2)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

师:这多有趣呀,灯笼变成了金黄色的梨,脸颊变成了红红的苹果,波浪变成了金色的稻海,火把变成了红红的高粱,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读?

(3)指名读、齐读。

这时候,如果你走到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身旁,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大雁都说了些什么?从书中找一找,读一读。

(4)大雁说得对吗?为什么?

勤劳的人们,你们真了不起!

(课件出示)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______的图画。

师:是你们把秋天变得这样的美丽、神奇。梨树、苹果、稻海、高粱都会感谢这些勤劳的人们,让我们问问它们吧!(出示课件)

谁使你这样美丽?梨树说:“是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是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写“波、浪”两个生字

四、总结全文

今天大家在山野里玩得高兴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了,不过我们相信明年这里会变得更美丽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混合运算题。

3.引导学生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创设小熊购物这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帮助小熊计算买食品花了多少钱,引出混合运算的教学,其中包括乘加与乘减的运算。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出来。另外,在计算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进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学条件、师资条件比较先进,学生的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课改实验,由于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现在数学课上已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提问、敢于创新的局面。但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生活经验,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

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将教材中虚拟的小熊购物情境设计为真实的买水果情境,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超市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结合学生的调查,我在课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价格,然后,师生间进行真实的购买。通过买水果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而且还增长了实践经验。

教学中,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先出示购买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让学生根据该算式猜出是怎么买的水果。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理解。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道让学生设计春游购物预算方案的综合实践的课外延伸题,以加强学生应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我都竭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参与、可探究,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数学活动空间。

(一)为水果贴价格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苹果、金橘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到超市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了一次调查,现在我就要根据同学们的调查为水果贴价格。

(师在一个货架上为水果贴价格,单位按每千克计算。)

苹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买水果

1. 教学乘加混合题

师:价格标好了,同学们,下面我们要玩一个买水果的游戏。

(生很高兴。)

师:现在你就是一名顾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顾客们,你们想买点什么?

生:3千克苹果;4千克金橘

师:如果你要买两种水果的话,你想怎么买?

生:我想买3千克苹果,1千克香瓜。

师:他应付给我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动笔计算。)

师:现在我们进行小组交流,说说你刚才是怎么算出来的。

(小组交流。)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是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苹果和香瓜一共的价钱。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两个算式合起来成为一个算式来计算,这样简单些,结果也是13元。

师:大家观察23+7这个算式,这是把刚才那个同学的两个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这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谁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观察思考。)

生3:应该先算乘法,因为这样是先算出了3千克苹果的价钱,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价钱,就是它们一共的价钱了。要先算加法就讲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师,我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这道题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师:他们俩说得都对,这道题我们只有先算3千克苹果的价钱才能知道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所以像这样有乘又有加的题,我们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我的计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价钱放前面,也可以算出两种水果一共多少钱。

生6:老师,我是口算的,两种水果一共是13元。

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两种水果的价钱。

2.教学乘减混合式题

师:我们继续来玩买水果的游戏,假如你有20元钱,买了4千克香蕉,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呢?这个问题请同桌合作解决,并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

(同桌间讨论并解决此问题。)

师:哪一桌想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先计算出4千克香蕉的价钱,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减12等于8元,你应该找回8元钱。

生2:我们列的是综合算式20-34,你要找给我们8元。

师:我们在计算20-34这个算式时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说明原因吗?

生3:我们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因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钱,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钱。

生4: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算出香蕉的价钱,再用一共的20元钱减去香蕉的价钱,剩下的就是找回的价钱了。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混合运算。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齐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4.提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提出混合运算的问题吗?

生1:我买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钱?

(生在练习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妈妈买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钱?

生3:我是这样算的:45+4=24(元)。

生4:老师有30元钱,买了3斤香瓜,还剩多少钱?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还剩9元。

(三)猜一猜

师:现在我们换个玩法。我当顾客,我来买东西,但是我先不告诉大家我是怎么买的。我要请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买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我是怎么买的水果。讨论的时候小组里的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参与,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3+8这个算式。)

生1: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们小组认为,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们小组还有一个猜法,就是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观察25-27。)

生4:我们猜老师拿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还剩11元钱或者用25元钱买了7千克苹果,我们猜的对吗?

师:从算式上看同学们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对,现在我宣布我实际购买的答案。我买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还用25元钱买了2千克香瓜,你们谁猜对了?

(一部分学生因猜中而欢呼。)

四)指导学生看书、质疑

师:我们这节课学的买水果就是课本中小熊购物的内容,大家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布置作业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混合运算,做一份你们小组春游时的购物预算,填好下表。

预计 花费 剩余(或补上)

()元 ()元 ()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买水果游戏。教学实践证明,由于我将教材提供的虚拟小熊购物转变为真实的买水果,学生更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而让学生在课前对各种水果的价格做市场调查,则更有助于买水果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

在探究运算顺序的过程中,我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不同算法的汇报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先算乘、后算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先算乘、后算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刻。

爱迪生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学中,我转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只要学生能够答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课堂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场面令我欣慰。因为,他们活跃的思维及表现源于我平时课上的训练。我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展开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种算法解决问题的环节中,学生机敏的反应、多种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惊,也令我感到了教学的成功之处。

课后的延伸作业是为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这要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学生既可运用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帮助解决问题,又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因为,这其中包括购买哪些食品、轻重如何、携带是否方便、价钱是否合理等问题。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原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变以往让学生死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为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运算的规律,特别是课前让学生亲自去市场调查各种水果的价格,更为课上的计算买水果的价钱做了铺垫。这是这篇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因为它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

教师所设计的猜一猜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一个算式,学生可以猜出买的不同数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在探索性学习方式上得到培养,并且发展了创新意识。同时,这一活动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最后,教师还在课外延伸教学方面下了功夫,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怪()哇()洼()娃()

漫()圣()挂()佳()蛙()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长出绿叶

开出小花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叶子生蚜虫

葫芦全落了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喜爱童话故事,能借助课文续编、演青蛙借伞的故事。

3、 感悟人与人之间要热心、互助、友爱相处的交际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乐于续编故事,懂得互相关心。

教具准备:

课件、配乐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发情感。

1、激趣导入。

(1) 教师板书课题:10、荷叶伞。

(课件出示荷叶图)。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在哪里见过它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2) 看画面,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在美丽的荷花塘边,一场欢乐的音乐会正在进行,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2、这么美妙的音乐会,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雨中欢乐的舞蹈,大家想一块儿参加吗?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吧。(全班齐读课文)

问:课文讲了小青蛙把荷叶伞借给了谁?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在下雨的时候,小青蛙把荷叶伞借给了小动物们。落实语言训练。)

二、展开想象,体会开头美。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下雨了,青蛙们都躲到荷叶下)

(小青蛙都有一把荷叶伞)

(雨点打在荷叶上,像欢乐的鼓点)

(青蛙们随着鼓点的节奏,跳起了欢乐的舞)

还有什么不懂的内容?

2、学习“和”指名读。刚才你读准了,请你带着大家读。想知道它的意思吗?老师击节奏,请你和着老师的节奏点点头或跺跺脚。(或先做动作,再从动作上升到“和”的意思上来。)

师:小青蛙在风雨来临时,各自打起一把荷叶伞,随着雨点敲击荷叶发出的声音欢快舞蹈。想一想:雨点落下来会是怎样的节奏?雨一会大,一会小,发出嗒嗒的声音,这像什么?(鼓点声)青蛙会怎样跳起欢乐的舞?会唱歌吗?有音乐有舞蹈时,你心情怎样?(好快活)请你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三、 通过比较,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三——六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借伞给小狐狸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借伞给小白兔的?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六自然段后回答。

(第三自然段是写借伞给小狐狸。第五自然段是写借伞给小白兔的。)

(2)出示课件:看看谁来了?小狐狸想什么?

青蛙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呢?

2、美美地读三、四自然段,表扬表扬小青蛙。

3、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演一演,看看哪几句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似。

(分小组讨论,由小组长带领看看哪几句在句式上相似。)

4、学生进行汇报。

5、采用对比着读一读的方法,印证学生的发现是否正确。出示幻灯,学生练习填充。

(1)( )淋着雨从荷塘边跑过,一只青蛙叫住了( ):“(),这把伞借给( )!”

(2)( )打起了荷叶伞。雨点打在荷叶上,嗒嗒地响,像欢乐的鼓点。

按男女生分成两部分读课文。男生读三——四自然段;女生读五——六自然段,从整体上感知两部分句式的相似。

6、品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并且练习背诵。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段。

问:小青蛙在雨中送出了多少荷叶伞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知道的?(通过“到处”这个词可以知道小青蛙送出了许多许多的荷叶伞)

齐读带有“到处”的句子:“雨中,到处都有……到处都有……到处都有……”

五、拓展延伸,个性体验。

1、小青蛙还可能把荷叶伞借给了谁?

请你编个小青蛙把荷叶伞借给其他小动物的故事。(出示很多小动物来到了画面)你想扮演谁就扮演谁。

2、学生展示:学生自选角色,自由组合,进行表演,以展示各不同的感受和欣赏课文的层次性,以及对课文角色的理解。

3、教师采访:你刚才演的谁?你为什么这么快乐?你认为小青蛙是个怎样的朋友?

六、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看着板书进行小结。

小青蛙将“荷叶伞”送给了小狐狸、小白兔、小鸡、小猫等许多小动物,(画上箭头)给它们送去了“欢乐”(画出笑脸图),说明小青蛙怎样呢?(关关心别人,很善良,很有爱心,教师画出爱心图。)

2、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10、荷叶伞

小青蛙

小狐狸 小白兔许多小动物

二年级上册加与减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

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

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

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

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生:6×2+3×12+2×12=72,6×4+3×6+2×12=66,6×4+3×12+2×6=72.这几个表面积都比较小.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生活中有许多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一小问题,学问可不小;我们可以用一定的标准选择方案……

探究活动

设计包装盒

活动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活动题目

某工厂生产a、b、c、d、e五种产品.厂方要设计师设计一种通用的包装盒子,能包装这五种产品中任一种.设计师按要求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的包装盒子.

五种产品:

包装盒子:

厂方负责人看了设计师设计的包装盒后,不满意,认为太浪费了,根本不需要设计成十二格的长方体,只要放得下产品就可以了.于是设计师改进了方案,设计了最少体积的盒子.同学们,你们知道盒子的体积有多大吗?(即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形状是怎样的?

活动方法

学生利用学具分小组拼摆

参考答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教案推荐8篇

二年级上册工作计划优秀7篇

二年级上册工作计划6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优质8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参考8篇

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8篇

四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作文优质7篇

五年级第二单元的作文上册7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8篇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9583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